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永远的父亲

发布日期:2013-05-22 来源:《铁道建设》报
分享到:

■散文/○毛精华

父亲的离世,带给我们全家深深的怀念。作为子女,我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总结父亲的一生。父亲出生在湖南省衡南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靠帮人肩挑猪仔进城贩卖为生,31岁参加铁路工作,1951年10月成为援朝铁道兵的一名战士,为保卫世界和平跨过了鸭绿江。1953年11月回国后,一直与铁路建设相伴,转战南北,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与几代中铁四局人一起,共同创造了企业发展的如歌岁月。

父亲一生,淡薄名利,坦荡无邪,从世而言,可谓凡人;从家而言,可谓伟人。在我们兄弟姐妹眼中,父亲是可爱的,也是最棒的!当我们兄妹成家立业后,父亲总是告诫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好好工作,为社会、为企业多做贡献。“南征北战,一生勤奋,爱党爱国,奉献铁路;忠厚老实,诚心待人,言传身教,家和业兴”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父亲出身贫苦,最懂得珍惜,对党有深厚地感情。他虽不善言辞,但却有着博大的胸怀,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本色,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

我曾听故乡老人讲到, 1953年11月上旬,父亲抗美援朝回国,从衡阳火车站步行十几里山路到达我三伯伯家时已是深夜,怕打扰哥嫂的休息,他忍着寒冷,在房门外一直坐到天亮。他就是这么地忠厚老实。

父亲从不愿意穿新衣,每当我们给他制一件衣裳,都会受到批评。上世纪七十年代,妈妈没工作,全家8口人全靠他一人每月50多元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他不但从不开口申请生活困难补助,而且在得到一个十分难得的升半级工资指标的机会时,和工班长聊天得知班里还有一位同事家庭更困难,这半级工资对那位职工家庭生活更加重要,他就将机会让给了那位同事。尤其是父亲在生命最后一刻,当护工推着因“脑梗”已躺在病床上200多天、不能自己吃饭、不能自己喝水、不能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去看因骨折住院、胳膊缠着绷带躺在床上的妈妈时,从不轻易落泪的他,竟难过得直摇头,流出痛苦的泪水。

父亲为人正直,待人诚恳,深得同事的信任,他的人品赢得了家乡人的敬重。今年2月9日,93岁的父亲去世,来自方圆几十里的上百名亲友聚集衡南县咸塘镇大堰村,头缠白毛巾,在风雨中跪迎父亲遗体,沿途数十家乡亲在门前摆放着供果,燃放鞭炮,撒酒为父亲送行。在哀乐鞭炮礼花和众亲人祷告声中,父亲长眠于爷爷奶奶身边。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亲人、同事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珍惜,深深影响着我们五兄妹。我们将牢记父亲的教诲,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像父亲一样,无愧于党,无愧于苍天厚土!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宋恒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