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文学 > 文艺评论 > 正文

感谢《在路上》

发布日期:2014-03-11 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去年年底,喜获报社黄爱国老师的《在路上》一书,朴素而颇有内涵的封面上,刻有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路上”,欣喜、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项目兼职通讯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平时写东西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多少有些随心所欲的嫌疑,敷衍应对写稿、交稿。由于基层项目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平日里也少有时间能够专心研究一下通讯稿件的写作之法,所以关于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评论文章……在头脑里根本没有严格的界线,多是写完了由公司的通讯员或是报社老师指点修改后,才知道大概要写成什么样子才算合格。

很荣幸,在各位同仁和老师们的指点、修改下,我也很欣喜地在局刊《铁道建设》上看到过自己的名字,作为作者的名字,其中饱含了艰难而困惑的过程。

有意识地翻阅着《在路上》,那是因为自己的思路太模糊,需要找一个范本,归拢一下思路,了解大致的写法,再下笔写出自己想要的文稿;无意识地翻翻它,看看消息、通讯、言论每一个版块的写作手法,对比一下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自己以后要写的东西作个铺垫;再者,认真地品读《在路上》,作者的心路历程、成长历程、四局的发展、个中的趣味故事……趣味书、工具书便合为一体了。

正如黄老师所作的序《用感恩的心态来喝彩》,虽然不能说自己的写作能力会因为《在路上》能够精进多少,但或多或少给了我消息、通讯等文稿的写作模式,增强了我写稿的热情。特别是想着编辑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去精心准备力作,到审稿、排版、设计封面的繁杂过程,再到出版,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啊。对比之余,我的勤奋则更应该加强了。
 

文章录入:黄云燕      责任编辑:黄云燕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