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文学 > 纪实文学 > 正文

他写出自己心中的曹雪芹

发布日期:2013-05-22 来源:《铁道建设》报
分享到:

一位常年与钢筋水泥打交道的铁路建设者能写出一部小说不容易,能写出一部关于曹雪芹的小说更属不易,高金正是这样一位敢于挑战不易的人。

出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四公司职工高金,亲历或见证了新中国几乎每一条铁路的修筑:京蓟线、通让线、淮南复线……在这期间他扛过铁锹、拌过水泥、运过钢筋。然而,正是这样一双常年握着钢筋的手,退休后毅然拿起了笔,创作了一部长达35万字的历史人物小说——《曹雪芹》。

作为一位屹立千古的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作品广为人知,但是他个人的生平史料却极为匮乏。高金能写出《曹雪芹》,得益于个人兴趣爱好和环境熏陶。

“就是为了写出自己心中的曹雪芹!”谈到创作初衷,高金直言,他对曹雪芹和《红楼梦》有一种特殊的钟爱。作为一个业余的文艺爱好者,很少有人能够如此潜心地研究、学习关于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但是高金不仅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近50年。

6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高金接触到了曹雪芹,从此他的生活开始和曹雪芹密不可分。随后,他购买和阅读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书籍,长时间的研究、感悟使他对曹雪芹有了自己的理解,便开始创作相关题材的作品。1985年,剧本《曹雪芹与脂砚斋》杀青,不久还被刘玉玲导演拍成了电视剧。

然而在他看来,《曹雪芹与脂砚斋》还是未能尽写他对曹雪芹的理解和认识。“就像积压在胸口的东西,不吐不快。”1998年,退休后的高金在阅尽沧桑之后对曹雪芹又有了新的感悟,在这个动力的推动下,2010年和2011年,电视剧本《曹雪芹》和长篇历史人物小说《曹雪芹》相继问世。

高金的父母曾经是当年国内的知名演员。家庭环境的影响让高金从小就热爱上了文艺。上初中时,高金的文艺才能已经得到了初步显现,校内文化队、歌舞队……只要是和文艺有关的组织他几乎都参加了。来到铁路单位后,每次从工地回来,他都要换上衣服,和段里的宣传队一起去演出。

《曹雪芹》虽已杀青付梓,但是高金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曹雪芹的脚步却没有停止。“将依据这本书,对电视剧本进行再修改,通过电视媒体,让更多人了解曹雪芹。”谈到下一步创作意向,高金如是说。  (项建)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