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花瓣散落】叫座的《梅兰芳》

意识中,京剧一直距离自己很远,而最擅演“旦”角的梅兰芳先生距离我们就更远了。

京剧是中国的莎士比亚。2008年就要结束的最后一个星期里,我从电视中看到了关于电影《梅兰芳》的介绍,余少群和黎明的的扮相好似芙蓉出水,让人耳目清新。我想,《梅兰芳》是不能不看的。

电影以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为轨迹,可以分为三个“看点”。第一个看点:新戏与旧戏的对台。以少年梅兰芳为代表的新派戏大胜以老伶人十三燕为代表的旧戏,用邱如白的话说:“梅兰芳的时代来了。”而老伶人十三燕在溘然逝去之前,也以自己的方式捍卫尊严,并给梅兰芳留下了影响一生的两句话,一句是“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另一句是“将来要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这是生行让位旦行的胜负战、这是新旧时代交替的完成,是梅兰芳所以成为梅兰芳的归本溯源。第二个看点:梅兰芳先生与唱小生的孟小冬的传奇爱情。梅、孟在一次曲会相遇,雨中一朵轻巧蓝伞罩住两人,梅一身白西装,孟一袭青绿竖纹素灰旗袍,在《游龙戏凤》的清唱中,两情相属,梅不惜回戏以求实现“跟你看一场电影”这个卑微的小愿望。而好事多磨是故事描述中常用技巧。影片中,梅的正妻福芝芳对孟小冬说:“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一语道出了梅、孟二人分手的必然。说到传奇,还因为孟小冬最后嫁的男人是一个在当时跺跺脚整个中国也要跟着晃一晃的人物——杜月笙。第三个看点:日本人入侵中国之后,在日本军官少佐田中隆一提出的“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支那文化;欲征服支那文化,必先征服梅兰芳”的论调下,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生命在政治风波中摇曳,以打伤寒针、蓄胡须来表明自己的民族气节。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中的各类角色的名称,通俗地指人生百态。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梅兰芳》创造了国产文艺片史上的最高票房纪录,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该片是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合,并为国产大片将来的走向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作为观众,电影本身的手法、技巧是不懂或不太懂得的,而电影本身是要反映事件、引人思索的。那么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们从中收获了什么?有人说是让80、90后的年轻人知道了梅兰芳,并感受到了在遇到大的困难的时候,如何奋起、和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勇气;也有人说《梅兰芳》掀起了国人对梅兰芳先生及京剧这一国粹的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仅从戏曲进课堂、进校园这一现像来看,这点当毋庸质疑。我们在感叹导演陈凯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中庸之道和哲学方面研究之深、对的同时,无意追寻电影与现实的距离,而是要来静静地品一品片中人的人生况味。

片中,生活里的梅先生苟于言笑,他的喜怒哀乐都在戏里。小时候曾看过《皇冠上的明珠》,讲的是大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一个攀登在数学高峰之巅的人在生活中却几乎不能自理,这让我最初理解到,越是有思想的人,在生活中越是一个孤独的人。瞎子阿柄穷困潦倒,却拉出了流芳百世的《二泉映月》。因为时代的不同,梅先生较之幸运多了。谈戏接戏有邱如白张罗,生活起居有妻子福芝芳打理,梅先生只要一门心思唱戏就行。戏曲原本是出自民间的表演艺术,戏子是旧时代对演戏者的称呼,有贬意之嫌,那时的人们大多认为再好的戏子也不过是供人取乐的。可说是他们把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道德观审美意识、哲学思想用艺术形像展示在舞台上,让台下的座儿如痴如醉。在没有电视、没有流行音乐、没有网络的年代里,看戏和听戏莫过于最大的业余文化生活了。

演艺界又称为伶界,这个“伶”字的解释就有“孤独”之意。这是不是暗示了大多数伶人的命运呢?片中梅兰芳先生的扮相是英俊的,也是忧郁的。记者在对剧组人员的采访中,黎明说拍摄这部电影令他感受到梅兰芳的孤寂:“曲终人散之时,我也感受到一个人离开的孤单。拍完整部电影后,令我觉得人生的颠覆性很大,幸福地把梅兰芳的人生演完,让我体验了艺术人生、人生的艺术。”同时亦让他体会被迫拆散有多难受,而梅兰芳最痛的莫过于他不是凡人,所以要把自己分享给所有座上客。

梅兰芳先生“比女人更女人”,将京剧旦角演绎到了鼎盛时期,京剧始才堪称“艺术”。邱如白甘愿弃官跟随梅兰芳,看到的是梅先生的艺术生命,而同为伶人的孟小冬却读懂了梅的忧郁。艺术与忧郁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作家王蒙在散文《如歌的行板》中评价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时说:“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是就是无法摆脱的的忧郁的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是一种深沉,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而美是一种照耀着人生的苦难的光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那么,对于梅兰芳先生来说,演戏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忧郁与艺术是双胞胎,离开了任何一个另外一个都会不舒服,所以孟小冬最终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让梅先生忧郁着自己的忧郁。因为“谁毁了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电影是艺术,戏曲是艺术,其他如文学、绘画、摄影等等,也都是艺术。人在高处不胜寒,人云亦云决不可能出奇出新,能到达艺术颠峰的,也一定是孤独的。

其实,人物的命运在影片的开头,也就是邱如白发表的那一篇演讲中已经埋下了伏笔。邱如白说:“演戏为什么要勒头?把整张脸都绷住了,没有人的表情。原来是不让人笑的,戏中的人是不自由的……”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