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花瓣散落】强者中庸

闲常说起“中庸”,往往被定义为软弱、无能,或者两面讨好的象征,或者怕得罪人的自私者。对此,余常反思。“中庸之道”乃儒家思想的核心,定是有其至尊的理由。

要论述“中庸之道”,当然要追溯到“四书五经”。《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抽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什么是中庸?我同意北宋理学家程颐的说法。即“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意思是说,中就是不偏,庸就是永不改变。中这个正道,是永远不变的。《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甚么叫大本?也就是根本的道理,基本的规律。古人谓之为天命的,我们认为就是人与自然,以及所有一切的基本规律。“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什么是“达道”?《集注》上说是“顺性之谓也”。什么是顺性?就是按规律办事,就是顺乎天理,顺乎民心。“和”就是“达道”,“达道”就是和。实现了“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发挥各的作用,万物就会“遂其生”,得到适合的生存空间,就会发展繁育。

前些时日带女儿去横店影视城游玩,观看了新版的《梦幻太极》表演。此台表演是将《易经》中深奥的文化符号具体化为主题鲜明的舞台实景,以“太极、五行、八卦”为主要视觉元素,分为《乾坤初定》、《阴阳相生》、《万象更新》、《宇宙和谐》四大篇章,在体验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比奇妙的感动之后,出现在观众眼前是的火山背景上一个大大的“和”字,足以说明国人受“和”的影响之深。所以综合前面的认识,我个人认为,“中庸”即为“和”,“和”就是“中庸”。西方人讲究征服自然,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合。天、地、人三者组成了世界。天,代表着理想主义,遵循的是客观规律;地,代表着现实主义,遵循的是文化风俗等。人在其中,顶天立地,即在天地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则天地人各得其所,和谐发展。延伸开来,任何一件事件的成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是一种必然的驱使,这个必然的因素包括个人努力、同事支持、领导信任、环境许可等等。

于丹老师认为中庸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品德。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既然“中”是“大本”,是道之体,是根本的道理,也就是正道,那么做到中庸,就是要坚持原则,坚持正道,坚持科学。从字面上看,“中”还有一个概念是“中间”,即不偏不倚,不离不过,这就是把握一个适度。比如就一个人而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遇事有喜怒哀乐,但喜怒哀乐并没表现出来,就是中。立场是中立的,中性的,这就是“中”。但,“中”的意思并不是要回避矛盾,拒绝表态,做两头讨好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貌似不偏不倚,实际是私心作怪,为保护自己,怕得罪人,无助于矛盾的解决,无助于分辨是非,不是君子所当为。延伸到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制度就是原则,这里所说的“坚持原则”就是“坚持制度、以制度管人”。一个领导者,一方面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要以客观为本,以科学为先导,这和国家所倡导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一致的,这说明“科学发展观”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而是我们做事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领导者要不唯私心,一心为公,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才能提高执行力,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常描述一个领导者“以人格的魅力影响人”就是这个道理。而做到了这两个方面,就会皆大欢喜,万事顺畅,也就是能达到“和”的境界,企业和、社会和。反之,作为领导如不能坚持原则,有私心,有所偏袒,就不会“和”,就会激化矛盾,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有了上述认识,很多事情其实就好理解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在“做人重要”还是“做事重要”之间彷徨。领导告诫我们的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在平常人的眼中,有的人做事非常扎实,默默无闻,但因为不善表达,不善表现,他的思想、他的成绩很少得到传播和宣扬;有的人事未做声先到,说的多做的少,表面现像多实质内容少,短时间内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肯定,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做人与做事其实并不是矛盾的,两者相辅相成。做事是做人的一部分,人生在世,要工作,要劳动,而且要带着责任,我觉得这是做人的核心。同时,做人又能促使你把事情做得更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上级的关注、属下的拥护,无疑会让你如鱼得水。就好比人的心灵美最重要,但如果人从内到外都是美的就更好了?!由此说来,对一个人来说,当你在埋头做事的时候,适当地看看天,与同事们交流一下;在指出别人错误的同时,适当地考虑一下别人感受,适当地鼓励一下;在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适当地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调节一下情绪;当你得到提升春风得意的时候,适当地冷静一下,反思一下……对一项制度的执行来说,有利就可能有弊,有奖一定要有罚;对一个家庭来说,有严父,还要有个慈母才好;对一个单位来说,既要以施工生产工作为中心,又要开展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是“中庸之道”。“中”虽然是根本道理,但也是最平常,无处不在的道理。“庸”,常也,就是合乎常态。中庸,是品德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孔子曰:“道之不行,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过和不及,是两个极端。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两个极端都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坚守中正,坚守中庸,坚持正道,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