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游目骋怀】秀峰踏春归来

窗外,已然阳光明媚,暖气氤氲,春姑娘来了。早有先知先觉的人们急急地脱下厚厚的棉衣,活动起生硬的腿脚,跑着、跳着、欢呼着,冲向户外,张开双臂,迎接春天。“三八”节,我随单位的姐妹们去了庐山的秀峰。

踏春,也叫踏青,小时候我们都习惯说“春游”。从字面上看,“踏”的意思是用脚踩。春天的到来看得见也摸得着的,清晨的阳光、水仙的花开、操场的青绿、小树的新芽……忽如一夜仙风来,千处万处皆春影。那么,对于此等良辰美景当然不能“用脚去踩”了,所以“踏春”的“踏”,应该引申为“亲自到大自然中去”的意思。书上还有一种解释,即春天的郊游和散步。我的理解是:“游”比较随意悠闲,“踏”更显郑重其事。

自古以来,踏春就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习俗,也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年的“三八”节、清明节前后,单位都要组织踏春活动。身居庐山脚下的我,去秀峰当然不是第一回。对于秀峰这样的世外桃源,当然也不是去一回就能领略到全部的。当我和姐妹们一同迈进印有“月印龙潭”四字的拱形石门的那一刻起,我想像着自己正进入另一处人生境地,一处有别于欲罢不能、欲做还休的纯粹境地,一处有别于柴米油盐的简单境地。拾阶而上,翠色环绕,和风拂面,心情放逐。绕过“聪明泉”,就到了“观瀑”亭,前面就是龙潭了。未见潭水先见“龙”。只见一镶嵌在岩壁上的苍劲有力的繁写体“龙”字首先映入眼帘,接着就跳出一汪碧水。姐妹们欢呼着走不动路了,纷纷举相机的举相机,摆PS的摆PS,为的是留住春光,留下倩影。但她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如果仅仅把大自然的美景当作背景来欣赏,俨然失去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大自然才是春天里的主角。这让我想起有一篇关于中外行为差异问题的报载:对于旅游,中外行为差异在于——国人热衷用相机拍景,而外国人更多用眼睛看景。哪种更能往心里去,不辩自明。

踏春,就是要融入大自然。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一说到哪去旅游,都雀跃拥护,可游过之后总有“不过如此”的感叹。为什么?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对那处景抱有怎样的希望和幻想。其实,大自然除了山、水、草木、顽石、亭台、建筑,以及空气,还有什么呢?只是此山非彼山,此石非他石,各有各的奇,各有各的美,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亮点,而这些如不用心去体会的话,又怎能感知得到呢!就说这集庐山的山南之美为一峰的“秀峰”,到底“秀”在哪呢?刚刚说到的龙潭应该让我们领略到了“潭秀”。古木参天、绿荫掩映,被誉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此地,又不能不说是“林秀”。而据记载,南唐中李璟少年时曾经在此筑台读书,继帝位后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光兆之意的开元寺,后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逐改名为秀峰寺, 有此渊源,怎能不“寺秀”!一路攀援而上,听泉水“淙淙”,赏怪石突兀,此番“峡秀”、“石秀”尽在眼前,等坚持着到了峰顶,一条白带从天垂下,远看途经三折而至峡底,再走近些,如马尾散开,疏密有致,浪花点点,回归碧潭,这就是秀峰最有名的马尾瀑,“瀑秀”不言而喻。真的是诸秀汇集,各施其妍。

仁智之士,多乐山乐水。很多人游山玩水都带着一定的心绪而来,或工作得失,或生活烦恼,或情感失意,或商场得意等等,且不说草原的粗犷辽阔、大海的博大精深、高山的伟岸气质,就说那一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一朵默默绽放的无名小花,一片化作春泥护花的落叶,一只不知疲倦的勤劳蚂蚁,一个永远向着光明的飞蛾……无不让人心弦触动,心生敬意。人乃自然界的一员,也许只有回归本源,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你才能让自己的心绪安宁,你才能发现事物的自然规律,你才能正确地梳理自己的思维,你才能找到为自己的人生路上加油充电的源泉。遥想当年香山居士虽被贬江州,但“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依然勤于政事,为民请命。大诗人李白不畏权贵,隐居庐山,寄情山水,写下了多少气势雄浑、风格豪迈的不朽诗篇。还有什么不能释怀?

踏春的好处实在是举不胜举。深居楼阁的现代城市居民听惯了公路汽车马达的发动声,那来自天籁的水流声、鸟鸣声,可以舒缓一下麻木的听觉;离不开电脑屏幕的发红的双眼,总算可以让满目的绿做一个轻柔的按摩;山林里漂浮着的大量的氧离子、负离子,让我们的呼吸无比顺畅;攀爬、登高,既锻炼了体力,更体会到了“山高我为峰”的豪情;每到一处,我们看简介读碑文,引经论典,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启了心智。用手心托起一片新叶、一捧清泉、一粒松果、一块石子……眼里流露着欣喜,心里充满了快乐。

昨日冰雪的消散,并不代表寒冷离开我们很久了,而是因为我们对温暖的渴望尤为迫切。

今天踏春归来的喜悦,不仅放松了心情,更让我们看到了峰中还有更秀的峰,景中还有更美的景,那里的天更蓝,水更绿,树更高,路也更远……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