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游目骋怀】慢慢地逛乌镇

说起江南小镇,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概念。说起乌镇,我的印像中又增添了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茅盾写的《可爱的故乡》、黄磊和刘若英主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等断断续续的画面。不知道“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是怎样一番情形。阳春三月,我与姐妹们慕名前往。

虽咋暖还寒,空气中散布的冷离子丝毫冲淡不了我们对即将到达的乌镇的憧憬之情,坐在大巴车上,远远地看到了黑色的飞檐。“到了,到了。”导游小汪的介绍还在耳边,姐妹们就已经有点迫不急待,“乌镇为浙北杭嘉湖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瑰丽的文化。乌镇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状,其景区主要分为东栅和西栅,今天我们要看的是东栅……

乌镇的名由来于一位将军。乌镇是个“镇”没错,为什么起名“乌”呢?“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是不是跟刚才我们看到的黑黑的房顶有关呢?或是代表着一种古色古香呢?一下车,我就凑到导游跟前问她。原来,关于“乌镇“镇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但乌镇的老百姓更多的认同“乌镇”是为了纪念唐代的一位乌赞将军而名。传说早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乌镇有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唐宪宗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吴起,率兵讨伐。乌赞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却不幸遭李琦陷害,致乱箭射死。为纪念乌将军,当地百姓集资建造了乌将军庙,乌将军成了乌镇的地方保护神,永远活在乌镇人心中。

乌镇的水是梦幻般的。我所见过的其他古镇,多为木制房、石板路,如凤凰、古田,而乌镇则另赋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呈长长的“十字形”,中间以河流相间。徜徉在乌镇,青青石板路是要走的,水道坐船边摇橹边看风景更是不可错过的。这里,沿河的民居建有走廊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称为“水阁”。如今,我们看到的仍然是谁家的墩布挂在壁头滴水,谁家的布衣还在枝上风舞,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正所谓“人家尽枕河”。从拳船表演台转弯,那里靠满了带着斗篷的船只,最多只载8人。这种船只跟我们在绍兴看到的乌篷船有点区别,体积稍大,船公也没戴乌毡帽,但没关系,这不影响我们坐船摇橹看风景的兴致。碧水蜿蜒,小桥流影,看水乡人在水阁中起居住行。

乌镇的蓝印花布是引人遐想的。这里有个蓝印花布染坊,可以了解到蓝印花布的来龙去脉,可以体验到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在众多的景点中,我单单对此情有独衷。蓝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因它用靛青做染料(蓝靛草也就是我们感冒时吃的药板兰根。做成染料就是把蓝靛草的“叶子放到土坑中浸泡,经过七天七夜复杂的搅拌、过滤等工序,植物终于变成深蓝的溶液),以蓝色为主色,故名蓝印花布。它的印染方法是全部手工操作,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在染缸中浸染靛蓝数遍,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旧时,在浙江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使用它作帐子、头巾、围裙等。作坊外的场地上,我们看到了高高架起迎风飘舞的不同花纹的蓝花布,这道工序在《图书集成》卷中记载为:候干,去灰药。景点内还设有用蓝花布做成的产品展示铺,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像形挂件等,既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新鲜元素。手抚凹凸不平、做工精致的蓝花布面凝思,赋予时代烙印的东西其实很多,比如黄包车,比如蓝印花布,这些究竟能保存到什么时候,或许我们留下的只能是如《雨巷》里那个在蒙蒙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的少女优雅的朦胧身影。

乌镇的桥是朴素的。有水就有桥,有桥就有水。桥下有水心灵动,水上有桥对镜妆。乌镇的桥是全是用石头垒出来的,隔不了几步就有一座,既有着材质本身的厚重,又闪烁着历史年轮的光泽。乌镇的桥连接的是平常百姓家的柴米油盐,谁家做了好吃的,出门过桥端到邻家还是热腾腾的。在乌镇特有的民俗中,我最对“元宵走桥”感光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半夜时分,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消难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至近代,这种习俗已经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乌镇的文化底蕴是浓郁的。人说“大漠出天子,江南多才子”,这话不假,乌镇历史上的名人大家也是数不胜数。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理学家张杨园、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宋、明、清期间,乌镇共出了近二百名举人、进士。近、现代更有文学巨匠茅盾、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漫画家丰子恺等,乌镇地处浙北水陆交通要冲,因水成市,傍河成埠,自古商贾云集,虽为弹丸小镇,却具“烟火万家”,真的是地灵人杰。茅盾,乌镇因为他倍增文化气息。怀着崇敬之情,我们踏进了茅盾纪念馆,探寻梦里水乡孕育一代文学大师的足迹。身处现世的我们,是怎么也走不近他们的,只能肃然起敬了。

其实到乌镇,远不止我刚刚走过的路径,还应该看的是西栅,不仅是因为西栅景区的后开发,而是据说西栅更有一番让你慢下脚步静心品味的意境。

走在乌镇的老街上,我时常对比着我自己的老家,住家老太的皱纹、木制门把上的雕花、脚下咯吱作响的石板……我的老家也是一个优雅的小镇,虽名不见经传,但在我心中的位置之于乌镇在茅盾心中的位置无异,那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