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游目骋怀】巍巍井冈

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井冈山不失为长假期间出门旅游的首选地点之一。国庆期间,正好有朋友力邀出行,于是携女儿欣然前往。

九江至井冈山的交通现在真是方便多了。伴着凌晨三点多的清清秋风, K133次列车带着我们在穿越夜色中开始了这次井冈之旅。直到六七点钟的时候,列车在黎明的曙光中开始了隧道的穿行,大大小小共十四座。我知道,我们已经深入罗霄山脉了,那片红色的神圣土地就在我们的脚下。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雄伟险峻,地形复杂。8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由此被誉为“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深深的崇敬之心、有探险的好奇之心、有放飞身心的愉悦之心。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达213.5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龙潭、黄洋界、五指峰、笔架山、仙口、桐木岭、湘洲八大景区,有60多处景点,320多处景物景观。自然景观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蜚声中处,人文景观有大量的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八点过十分,我们从井冈山火车站出来,约四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麓的茨坪镇。这是一座面积约20公里的宁静、典雅的花园式小山城,是井冈山上当年最大的村庄,现在已成为井冈山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接待中心。节日的茨坪,街道洁净,大树参天,红花掩映,绿水相嵌。

稍是安顿,我们即在朋友的引领下首先来到了革命旧址。这里原是几户农民住房,农家风味犹存,甚至门前的一口小水塘边上长着的两个“大南瓜”依然长势良好。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革命领导人常住在这里,他们当年用过的床、草席、桐油灯、马灯、地图,以及箩筐、扁担等用品保存如故,还有红军当年吃过的红米、南瓜、秋茄子也陈列在堂屋里。这样的木门、这样的门槛、这样的堂屋、四方桌、长条凳、柴火灶,我似曾相识,以前外婆家也是这样的,但是因为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它们服务于一批特殊的群体,因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打草鞋的大妈和纳鞋垫的老奶奶面前,我们停下了脚步。女儿好奇地伸手摸了一下,说:“这种草鞋好硬,怎么穿呀。”大妈笑着说:“是啊,但是当年红军就是穿着这种鞋子闹革命的,所以要教育小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与茨坪革命旧址隔湖相望的,是位于茨坪镇红军南路中段的革命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62年4月,198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和修改,去年为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80周年,博物馆又进行了了一次大面积的装修,而且首次免费向民众开放。建筑风格古朴、庄严,高高的台阶之上,安然座立的是由朱德同志题写的馆名——井冈山博物馆这几个烫金大字,其后的背景是“革命人展翅”造型的大型乳白色浮雕。这里除了通常博物馆展出用的照片、题词、文字介绍等,而且还采用了声、光、电、仿实景物、雕塑等现代综合陈列表现手法,全面介绍了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的英勇业绩。里面许多的革命歌谣尤其引起了我和女儿的好奇,如“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顿顿吃得精打光”、“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红军弟兄真威风,一颗红星戴当中,大家来走红军路,红色旗帜满天红”、“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等等,无不彰显革命人的乐观和大无畏的精神。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另外两大景点——黄洋界和龙潭。凭借对条条山路的驾轻就熟,朋友把车子开得飞快,我们在昏昏然中到达了黄洋界。黄洋界之名,原是当地村民黄氏和客籍移民杨氏两姓的交界地,因地属万洋山分支,杨与洋同音,后人便改写成黄洋界而流传下来。这里,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架在木桩上的大炮。我们无需考证这座大炮是否为当年打响的那门大炮,我们只需在黄洋界的“炮声”中经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黄洋界是以“黄洋界保卫战”为荣的,当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军以一个营的微弱兵力,击败了敌人四个团的多次攻击,成功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我们瞻仰了山顶的哨口工事和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朱德同志的题字,背面是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面的横碑上,其正面刻着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意境高远豪迈,笔体遒劲有力: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

颂读中,似有千军万马在奔腾,茫茫硝烟在弥漫,身临此时似当时……

井冈山区不仅地势险峻,崖路崎岖,而且溪流密布。这些溪流有的急湍而下,有的依山萦绕,有的却飞流成瀑,给壮丽的井冈山增添了无限风光。最有名气的就是龙潭。龙潭以群瀑集聚为特色,亦称“五龙潭”,素有“五潭十八瀑”之称。有如仙女着水袖翩翩起舞的“仙女潭”,有如万颗珍珠落玉盘的珍珠瀑,有如一条腾空而起的白龙的白龙瀑,其中最壮丽的是碧玉潭中的碧玉瀑,凌空飞泻,高达67米。我们在此呼吸、拍照,留恋往返。难怪中国当代文豪、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遗址,浏览龙潭风景区后,发出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慨叹。

晚上就宿于位居茨坪中心的中银宾馆。临窗望外,风清云荡,怡人心脾,各式建筑依山就势,美丽的挹翠源安静、恬淡,像披着一层神秘的深绿色的面纱的女子,分不清小桥、亭台、垂柳和清清绿水,但凭错落而闪烁的星星点点,依稀可辨博物馆、烈士陵园、南山公园的方位。好一个神清气爽的井冈之夜。

第二天,我们前往瞻仰了革命烈士陵园、慕名观看了“百元”钞票图案——五指峰等景观。在五指峰前,五个“大手指”威然屹立,在朦朦的雾气中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眼前这片翠绿的层峦迭峰是现今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之一,是科学考察、历史研究的好去处。

一路上,我们除了欣赏美景,而且极有兴致地听到了朋友小尹给我们信口讲来的“革命故事”和“民间典故”。他可是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据说,当年有一个放牛娃在山上放牛的时候,看到行军中排着整齐队伍的红军战士,既好奇又羡慕,扔下手中的牛绳,跟在队伍后面走,不知走到哪里,然后当了兵、立了功、当了司令。同游的小谢一脸的肃穆问道:“你说,井冈山人到底有多少革命情怀?”小尹笑揶:“你看看我就知道了嘛。”的确,在这片曾经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的神奇土地上,有多少灵秀深在其中,有多少英雄传奇在这里流传,又有多少秘密不被现代人解读。

短短两日,我们还领略了井冈山人的好客,品尝到了独具口味的客家菜,饭一上桌,我们就闻到了一股其他大餐馆少有的香辣味。一种学名为红脚板薯的东东,状似脚板,当地人称之为“神仙果”,做熟后从里到外全是紫色,煞是好看,当然更好吃;这里的南瓜真的是名不虚传,女儿在此顿顿大饱南瓜餐,更有那鲜为人吃的南瓜花也上了桌,香脆可口,别有风味。据说这种花一定要在清晨采摘,是山里老俵招待贵客上的一道菜。

临上火车前,我们再次仰望“井冈山”这几个高耸的大字。井冈山车站是以省级标准建设的县级市车站,设计别致,气势弘大,那无站台柱新型雨棚就像一片片横着的船帆,载渡着井冈山人迈向更加光辉的明天。

虽然,我们已然触摸了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但是我知道,这五百里井冈永远是我的灵魂无法企及的一片圣地。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