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七楼的窗看日子——涓子
作者简介

《铁道建设》报副总编辑,高级政工师,全路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94年起供职于中铁四局党委机关报《铁道建设》(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报社。工作以来,参加过京九铁路建设,采访过中铁四局承建的青藏铁路、上海大众试车场、F1国际赛车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采写稿件500余篇,其中20多篇获得各类好新闻奖。

图书简介

《在路上——黄爱国新闻作品选》是一本新闻作品集,汇编了作者在中铁四局工作期间的部分新闻作品。中铁四局在修路,作者的身影在路上。这些烙着时代痕迹和企业特色的消息、通讯、言论和散文,既是中铁四局近20年发展的一个个片断,也浓缩了作者对企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以筑路人的情怀,作者不但记录了值得铭记的岁月,记录了为企业发展汗洒工地的一个个工友鲜活的形象,而且也从侧面记录了中铁四局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国铁路的巨大变化。

在线阅读电子书

  欣闻黄爱国同志的新闻作品集《在路上——黄爱国新闻作品选》一书出版,可喜可贺。


  《铁道建设》报是中铁四局党委机关报,不仅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也是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多年来,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报纸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立足企业、服务员工”为宗旨,牢记使命,守土有责,围绕企业发展的大局,在交流信息、推广典型、营造氛围、维护稳定、服务中心工作、记录发展轨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办好报纸,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当然离不开敬业爱岗的办报人,爱国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


  爱国同志到《铁道建设》报社工作已近二十个年头了,其诚实的性格,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勤奋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3年,爱国同志从安徽大学毕业,分配到原铁四局新运处工作。他一到单位工作便立即来到京九铁路建设工地上,放下大学生的身段,在工班里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重活累活抢着干,深受工友们欢迎。工余时间,他经常伏案写稿,积极报道火热的工地生活,热情讴歌普通的劳动者,用文字记录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工作仅半年,爱国就被局报社评为年度的优秀通讯员,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写稿热情。因为他的勤奋和笔耕不辍,有的同事当时就断言:铺架段不一定能留住这个“秀才”啊。果不其然,1994年底,局直接下令调爱国同志到《铁道建设》报社助勤。一方面,大家为段里调走一位优秀的小伙子感到惋惜,同时也为他到了一个新的、更能展示作为而又适合他的平台而高兴。


  在报社工作期间,爱国同志虚心向老同志学习,积极钻研业务,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企业宣传工作者。经常听报社的领导提起,爱国同志工作积极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和写作的热情,虚心学习,不断夯实业务功底,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在实际工作中讲党性、顾大局、求团结、守纪律,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成长为报社的业务骨干。他所采写和编辑的作品在服务企业、服务员工的同时,不少还获得了各类好新闻奖。特别是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快速的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理论修养水平,以及廉洁自律的作风,都得到了同事和基层同志的广泛好评。2006年爱国同志上任报社副总编辑岗位后,他在认真完成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提高办报质量,扩大宣传效果,热心地给通讯员讲课,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爱国同志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企业报的记者,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写出了大量有一定理论性和思辨性的新闻言论,给人以启发,对促进企业的中心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还每年都抽出时间到各重点工程工地采访,了解一线最真实的情况,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企业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写出了一批导向正确、宣传效果好、示范作用强的稿件,为企业“外树形象、内鼓士气”发挥了积极作用。爱国同志在报社工作期间,《铁道建设》报连续六次获评“全国优秀企业报”,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次爱国同志把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我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作品不仅从新闻角度浓缩了企业各个阶段发展的历程,也是企业宣传工作的一项成果,还是对自己工作的一次总结,为通讯员写稿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路上——黄爱国新闻作品选》一书出版前夕,爱国同志委托我写几句,是以为序,并以此鼓励爱国同志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3年5月6日

以感恩的心态来喝彩自序

  转瞬之间,来《铁道建设》报社工作已经二十个年头了。由于对文字工作的眷恋和前辈老师的提携,我有幸置身于中铁四局《铁道建设》报社这个优秀的集体,从普通的学员到实习记者、编辑,一步步走到报社的管理岗位上,心中有太多的感慨和感激。感谢中铁四局,是企业的跨越发展,工程人层出不穷的奉献故事,为报纸宣传提供了不竭的素材源泉,火热的施工现场到处都有“活鱼”可抓。感谢《铁道建设》报社,不仅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工作岗位,还给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与亦师亦友亦家人的同事朝夕相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感谢一路走来关心我的所有领导、同事和友人,特别感谢陪伴我成长的成千上万的读者,是你们的支持鼓励,成就了我的今天,也促成了这本小册子的结集出版。


  心怀感恩之情,带着感恩的理念去工作,工作都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快乐。对我而言,每次去工地采访,都是一次被感动和受教育的过程。一次次翻开发黄的报纸,勾起了许多尘封的记忆。严格意义上来说,新闻是记录,而不是创作。因而这本书的作者,理所当然还包括奋战在一个个岗位上的我的四局同事,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为这本书加码。置身四局,不论在哪个工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是一篇篇动人的故事,一项项精品工程就是一首首华丽的曲章,一串串脚印连串起来,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企业发展一个个片断,诠释了中铁四局人“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


  作为企业报记者,我始终牢记着“立足企业、服务员工”的办报宗旨。小册里收录的几篇局职代会的讨论侧记,反映了企业当时的状况,虽文稿质量一般,但在会议期间有一批消息要采写的同时,迅速推出并不容易。近年来,《铁道建设》报社的专职记者只有一人,而不像社会报纸的记者队伍兵强马壮。局大型会议期间,每一场会议都要到场不说,分团讨论时间不长,记者就需要一个个代表团不停地跑,再收集会议记录进行整理,通宵达旦,义不容辞。今天读起来,讨论侧记深深地烙上了企业阶段性发展的痕迹。


  文字是枯燥的,思想却是跳跃的。这在新闻言论作品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言论也体现了对全局方方面面工作的思考,对于配合局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意义重大。善于写言论也是热爱企业、关心企业的体现。因此,我喜欢新闻言论。如果说报纸是旗帜,是方向,那么新闻言论就最能反映报纸的舆论导向,针对某件事可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说理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很好的思想交流途径。新闻言论较之消息、通讯而言,难度要大一些,深度要广一些。《铁道建设》报是党报,作为办报人,就要立足企业,服务员工;就要守土有责,引导有力。写作言论必须了解全局的大政方针和领导的最新思路,了解企业的全面情况,针对某些需要强调的问题,以事实为由头进行说理论证。在与兄弟单位报社的沟通中,各家报社负责人写言论蔚然成风,因此感觉多写言论也是自己的岗位职责。一篇篇新闻言论作品,篇幅虽不长,但浓缩了自己对企业发展某个细节的一些思考。有位现场的项目书记向我提起,他把《铁道建设》报上发表的言论都用笔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令人感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思考,能够在几万读者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领导和员工因报纸所言而开阔了思路,对企业发展有所裨益,因而我无疑是幸运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报社的工作经历中,随着四局遍布大江南北的工程,作为一名企业的记者,可以行万里路写万言稿。回头再看,有些稿件的内容和数据,今天看来,有点小儿科,但从侧面见证了企业发展的足迹。虽然有20多件作品在中国企业报协会、铁路记协和安徽省新闻奖等评选中获了奖,但毋庸讳言,初到报社的笔法是稚嫩的,是企业的关心和鼓励,是同事、朋友们的帮助,才使得自己不断在进步,收录的文稿亦可以看出成长的点滴。采访中,结识了一大批四局工程人,他们是企业的脊梁,也是企业的财富。正是大家的付出,才使我们的企业蒸蒸日上,员工生活水平节节提升。作为中铁四局的办报人,我有责任和义务用手中的笔,记录他们的动人事迹和拼搏奉献精神。采访的很多四局人都与我成了很好的朋友,结识他们,无疑又是另一个沉甸甸的收获。


黄爱国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