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自序] 以感恩的心态来喝彩

转瞬之间,来《铁道建设》报社工作已经二十个年头了。由于对文字工作的眷恋和前辈老师的提携,我有幸置身于中铁四局《铁道建设》报社这个优秀的集体,从普通的学员到实习记者、编辑,一步步走到报社的管理岗位上,心中有太多的感慨和感激。感谢中铁四局,是企业的跨越发展,工程人层出不穷的奉献故事,为报纸宣传提供了不竭的素材源泉,火热的施工现场到处都有“活鱼”可抓。感谢《铁道建设》报社,不仅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工作岗位,还给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与亦师亦友亦家人的同事朝夕相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感谢一路走来关心我的所有领导、同事和友人,特别感谢陪伴我成长的成千上万的读者,是你们的支持鼓励,成就了我的今天,也促成了这本小册子的结集出版。

心怀感恩之情,带着感恩的理念去工作,工作都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快乐。对我而言,每次去工地采访,都是一次被感动和受教育的过程。一次次翻开发黄的报纸,勾起了许多尘封的记忆。严格意义上来说,新闻是记录,而不是创作。因而这本书的作者,理所当然还包括奋战在一个个岗位上的我的四局同事,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为这本书加码。置身四局,不论在哪个工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是一篇篇动人的故事,一项项精品工程就是一首首华丽的曲章,一串串脚印连串起来,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企业发展一个个片断,诠释了中铁四局人“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

作为企业报记者,我始终牢记着“立足企业、服务员工”的办报宗旨。小册里收录的几篇局职代会的讨论侧记,反映了企业当时的状况,虽文稿质量一般,但在会议期间有一批消息要采写的同时,迅速推出并不容易。近年来,《铁道建设》报社的专职记者只有一人,而不像社会报纸的记者队伍兵强马壮。局大型会议期间,每一场会议都要到场不说,分团讨论时间不长,记者就需要一个个代表团不停地跑,再收集会议记录进行整理,通宵达旦,义不容辞。今天读起来,讨论侧记深深地烙上了企业阶段性发展的痕迹。

文字是枯燥的,思想却是跳跃的。这在新闻言论作品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言论也体现了对全局方方面面工作的思考,对于配合局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意义重大。善于写言论也是热爱企业、关心企业的体现。因此,我喜欢新闻言论。如果说报纸是旗帜,是方向,那么新闻言论就最能反映报纸的舆论导向,针对某件事可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说理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很好的思想交流途径。新闻言论较之消息、通讯而言,难度要大一些,深度要广一些。《铁道建设》报是党报,作为办报人,就要立足企业,服务员工;就要守土有责,引导有力。写作言论必须了解全局的大政方针和领导的最新思路,了解企业的全面情况,针对某些需要强调的问题,以事实为由头进行说理论证。在与兄弟单位报社的沟通中,各家报社负责人写言论蔚然成风,因此感觉多写言论也是自己的岗位职责。一篇篇新闻言论作品,篇幅虽不长,但浓缩了自己对企业发展某个细节的一些思考。有位现场的项目书记向我提起,他把《铁道建设》报上发表的言论都用笔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令人感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思考,能够在几万读者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领导和员工因报纸所言而开阔了思路,对企业发展有所裨益,因而我无疑是幸运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报社的工作经历中,随着四局遍布大江南北的工程,作为一名企业的记者,可以行万里路写万言稿。回头再看,有些稿件的内容和数据,今天看来,有点小儿科,但从侧面见证了企业发展的足迹。虽然有20多件作品在中国企业报协会、铁路记协和安徽省新闻奖等评选中获了奖,但毋庸讳言,初到报社的笔法是稚嫩的,是企业的关心和鼓励,是同事、朋友们的帮助,才使得自己不断在进步,收录的文稿亦可以看出成长的点滴。采访中,结识了一大批四局工程人,他们是企业的脊梁,也是企业的财富。正是大家的付出,才使我们的企业蒸蒸日上,员工生活水平节节提升。作为中铁四局的办报人,我有责任和义务用手中的笔,记录他们的动人事迹和拼搏奉献精神。采访的很多四局人都与我成了很好的朋友,结识他们,无疑又是另一个沉甸甸的收获。

黄爱国

2013年3月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