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通讯类】强企富工奔小康

——集团公司首届二次职代会讨论综述

一年之计在于春。踏着春天的脚步,来自全集团各条战线上的200多名职工代表、邀请代表、离退休人员和各界人士代表,意气风发地参加了今年的职代会。两天来,与会者就集团公司总经理程聚生的行政工作报告和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高贵平的重要讲话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这些报告、讲话内容非常丰富,2002年全集团的各项工作成绩令人非常振奋、备受鼓舞;2003年的工作规划,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结合企业实际,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是指导企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务实催人奋进

一组非常鼓舞人心的数据集中反映了集团公司去年工作的主要成绩:新签合同额73亿元,较大幅度超出了总公司下达的57亿元的指标;完成企业总产值54亿元,为年度计划48亿元的112?5%,同比增长15?7%;职工人均收入12427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一串串丰硕的果实,让代表们看到了中铁四局集团在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的辉煌前景。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普遍认为,2002年,集团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畏艰难,审时度势,不断实践创新,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营销、生产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今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职工代表、建筑公司工会主席任廷吉认为,新时期、新面貌、新举措、新发展是这次职代会体现出的最大亮点。程总经理的报告和高书记的讲话有很多新颖的地方,比如把营销重点放在非铁路施工领域,营销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转变,用人、用工、分配“三项制度”的创新,项目、财务、技术“三大管理”的深化,都体现了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追求新发展、大发展的决心。特别是以实现企业兴旺、员工富裕作为工作重心,确实讲到了职工的心坎上,让职工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企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实惠。

劳资处处长叶宗平的发言代表了大多数代表的心声。他说,程总经理的报告和高书记的讲话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有的放矢,部署工作高瞻远瞩,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三大管理继续加强

职代会上,程聚生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和高贵平书记的讲话都把人才培养提高到公司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强调。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集团公司提出的人才发展战略,代表们普遍认可,并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畅谈体会。

给排水公司总经理汪保华对此感触颇深。去年,给排水公司营销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创历史最高水平。揽到活要干好管理好才能出效益。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仅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一个项目,按甲方要求就缺少20名工程师。给排水公司领导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内部挖潜上狠下功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对企业充满了憧憬和信心。如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工资待遇;他们的同学、亲友到单位来拜访、探亲时,公司派车去车站接送;技术骨干结婚时,公司力所能及派一名领导出席婚礼,等等。这些做法并不需要花费许多,但能真正使工程技术人员感觉到在企业里受到了尊重,因而焕发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难以估量的。给排水公司去年有7名过去离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又被吸引回到公司继续工作。

不少代表提到,如今的集团公司与社会上的建筑队伍相比,机械设备和常规管理的优势已不明显,差距在于资质和人才。与汪保华代表深有同感的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王雅章进一步谈到,去年,集团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分流了很多,如大家熟悉的叶华成、阮华夫、王德仁、方四弟等。其实这也正常,甲方、监理需要人才,设计、经营等又分流了一批人才,还有一批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输出人才,在看到企业有一定损失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走出去对企业而言也是益处多多。目前,关键是我们要形成一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企业人才资源越丰富,企业就越兴旺;而企业越兴旺也就越能吸引、留住人才,这样,企业就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所幸的是,集团公司和各子(分)公司已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战略对实现企业兴旺、员工富裕目标的重大意义,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举措。代表们对集团公司今年争取推荐上报10名教授级高工和40名高级工程师、继续开展学科带头人评选、大力引进急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培养技师、高级技师、开展“技术比武”大赛等举措普遍认可,认为这是丰富企业人才资源的有效形式,必将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作为集团公司“三大管理”之一的财务管理,去年取得的成绩非常突出。全集团在消化免票取消带来的5000万元的成本后,仍然实现了上级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代表们对此非常满意。邀请代表、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刘德春指出,财务管理力度大不大就是不一样,漳诏项目从大额预亏到持平并略有盈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充分肯定企业管理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不少代表就进一步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司的徐敦美、吴家兴等代表认为,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还存在漏洞,没有一套成熟、系统的办法,具体操作时缺乏规范性。在铁路工程任务划分时,也还没有真正形成按章办事的办法、文件,人为因素仍然存在,以至于部分代表有这样的感觉:管理费用一样上缴,任务划分似乎实行了“双重标准”,造成他们的心态不平衡,因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一些政策连续性不强,效果不理想就重来,付出了较高的代价。

七分公司付彰湖代表赞成集团公司出台的项目管理的一系列举措,对项目管理在具体操作上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的项目投标时降造较多,集团公司收取的管理费是否应根据投标情况具体对待;对项目经理部的责任成本管理应实事求是,不能不顾现实靠行政命令非得再降造多少,如果实际需要100万元的活非得叫经理部80万元责任成本干完,即使能干完,能否干好也要打个问号。

营销龙头不可动摇

大多数代表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营销问题,通过市场的实践,愈加坚信营销工作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代表们普遍认同,去年全集团73亿元的营销历史纪录,意义非常重大:标志着集团公司成功实现了市场的战略转移,以非铁路市场作为主战场,营销成果证明集团的决策和对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采取的策略、措施也是积极有效的;营销总额在上年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证明了各子(分)公司营销潜能巨大;受损市场得到了快速修补,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区域和领域开发取得突破,中标了上海地铁M8线和上海赛车场等工程,北京市场打开局面,西安、重庆市场成效显著等,从而在集团公司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营销过程中,有些项目看起来势在必夺,但最终失之交臂,分析原因,技术因素使然。对此,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袁广龙呼吁,各子公司一定要加强技术储备,增加科技投入,让科研成果渗透到营销领域,不要等承揽到了工程后才来进行科研开发。唯有甘为人先,才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一些代表同时指出,去年以来,非铁路项目在企业营销总额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毛利越来越低。要实现企业兴旺、员工富裕的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规模经营之路。营销工作的龙头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公司万冠群代表还特别提到,干好在建工程、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对营销工作尤为重要。三公司无锡经理部在无锡市水表进户工程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穿鞋套进户,不吃户主一顿饭、不抽一支烟、不喝一口水,甚至不用户主家的卫生间。靠着文明施工和过硬的质量,业主把后续工程仅交给了三公司一家单位施工。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在看到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与会代表对企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在讨论中指出,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坚定不移地走规模经营之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是改善职工及家属生活条件的内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赵义信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性。他在参加第二代表团的讨论时指出,通过纵向比较,我们的确比前些年有了大的发展,营销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效益进一步好转,员工收入有了增加。但与同行业横向比较,要看到我们仍有不小的差距。远的不说,同中国建筑总公司比,同北京城建这样的企业比,我们的竞争力很难说有什么优势。因此,当前着眼于多做一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意义重大。致力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许今年植下去的仅是几株小树,不远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片绿荫。

目标已制定,宏图已规划,正如二公司的张建场代表所言: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把活揽过来、干好,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企业一定能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富强。

(刊于2002年)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