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通讯类】动力的源泉

——八分公司朔黄分处创建学习型企业纪实

与朔黄铁路公司联合承担朔黄铁路的煤炭运输任务,对八分公司乃至集团公司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发展良机。不仅能提升中铁四局集团铁路重载运输水平,为联合运输培养人才和积累经验,还能安排260多名员工长期从事较稳定的工作,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然而包括北京铁路局在内的各家运输企业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各显神通,都想在竞争中多分一杯羹。经过不懈努力,八分公司于2000年5月起,切得其中一块“蛋糕”。但对于过去从未接触过电力机车,甚至没有任何内燃机车操作、使用经验的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游戏规则”明明白白:朔黄铁路公司有话在先,适者生存,不适应者则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局。

2000年5月18日,八分公司在朔黄线的第一趟重载列车由神池南向东驶去,这是中铁四局集团历史上开出的第一列重载列车。中铁四局竟然把朔黄线临管运输当成练兵场了!?有的兄弟单位负责人“好意”提醒张国祥:“你们能行吗?别忘了有80多公里坡度达11‰的区段,现在你们退下来还来得及。”言下之意:还是把市场让出来吧。然而,经过短期强化学习,八分公司的司乘人员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已基本掌握了重载列车操作技术。对此,作为朔黄分处分处长的张国祥心中有数。

5年过去了,当初最不被看好的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不孚众望,在与兄弟单位同台竞技中实现了多个第一:安全综合指标第一,机故率考核第一,列车正点率第一,单机周转率、走行公里数第一。连续五年被朔黄铁路公司原平分公司评为联合运输先进单位,成了参与朔黄线联合运输企业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如果要问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活力动力从哪来?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的每一名员工都会清楚地回答:靠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培训培训再培训。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深入开展,使这支队伍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联合运输中的一支劲旅。

市场竞争,形势所迫。分处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是“要大家学”

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下辖一队五站一所(机辆队、西柏坡站、古月站、小觉站、猴刎站、滴流磴站、列检所),现共有韶山4改进型电力机车8台,东风4B型内燃机车1台,担负着朔黄铁路西柏坡到滴流磴间103公里的行车管理工作和神池南至黄骅港间583公里的机车牵引任务。员工还是那帮员工,设备从无到有,靠不断的学习和培训,实现了从燃煤的蒸汽机车到烧油的内燃机车,再到最先进的电力机车的成功转型。一年迈出一大步,年完成运量节节上升:从2000年的300万吨上升到去年的802万吨,今年有望突破1千万吨。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得参与联合运输的各家企业一直在暗地里较着劲。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代表中铁四局集团参与角逐的八分公司是唯一一家没有内燃、电力机车运输经验的单位。分处长张国祥从接过临管运输的担子那一刻就不断提醒自己和同事们:干好了,这是数十年的机遇;干砸了,将是中铁四局的“千古罪人”!

临管运输伊始,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面临三大考验:一是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牵引动力从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再由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的两次大跨越。二是要在3年的时间内实现行车指挥由电话闭塞向半自动闭塞,再由半自动闭塞向自动闭塞的跨越。三是要适应朔黄铁路公司“源于国铁、优于国铁”,“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严格管理模式,适应联合运输稍不留意就会淘汰出局的激烈竞争局面。面对这三大考验,分处党委以前瞻的眼光,决定走学习型的发展道路,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以“三个培养、两个带动”为手段,即把优秀生产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技术能手培养成基层干部;带动积极分子要求进步,带动全体职工学习业务技术,进而实现“三个提高、两个促进”,即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提高分处的竞争力,并促进企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企业管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要实现上述目标,朔黄运输分处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也难怪他们着急,来到朔黄时,员工中除20来人在上世纪90年代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内燃机车学习外,没有一人操作过内燃机车。同在一条线上运输的北京铁路局、中铁一局、中铁三局都有比较成熟的铁路临管运输经验。不学习的结局只能被淘汰!

分处进点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完善学习制度。分处规定:每一名员工不论年龄、学历如何,都必须通过考试上岗。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的,下岗培训两个月,领基本生活费;两个月后再次考试,通过了才有资格上岗。员工们戏称,这里的考试比高考还要严格,考试过程中,甚至连上厕所也有监考人员跟着,为的是让大家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聘用岗位时,不论年龄资历,通过考试者,成绩好的被优先聘用。但聘用岗位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不断考试不断调整。

开始有人认为,是不是搞形式,哪有这么多东西可学的?但是每周的站、队考试,每月的分处考试,很快让大家感到,在朔黄分处,对知识要真学真掌握。一段时间下来,一些考试通不过的员工不得不自动要求调离。

同时,员工们也认识到,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朔黄线从建成到运输,朔黄铁路公司一直在对其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站场改造,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线优秀站长、小觉车站站长肖进启深有感触地说:“一周不学习,感觉就落伍了,甚至不敢去当班。为啥?神华集团在国有大型企业中以管理严格著称,他们瞄准一流技术,提出‘源于国铁、高于国铁’的口号,每个月发十几二十个新规范是很正常的。所以只有不断地学习,真正掌握最新技术、新要求,才不是一句空话。”

在分处,员工每日都要提前十分钟到岗参加早点名,并进行安全讲话和接受每日一问。讲什么?讲安全。问什么?问规章。如此形成制度,已坚持了5年多。

分处党委书记王洪新介绍道:大家都有一种危机感,岗位是自己通过学习掌握技能后争取的;都有一种紧迫感,时时在与兄弟单位比着干;还有一种光荣感,能留下来的才是优秀员工。由于道理都明白,在这里没几个人下了班去打牌、去看电视,因为没有时间啊!员工们床头放的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时尚杂志,而是厚厚的一摞业务书籍。下了班看书是大家的必修课。如果说经常有三五人聚在一起,那都是在讨论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经常考试是这里的一大管理特色。因为考试不仅能促进员工的学习,还是发现人才、为能者充分展示才华提供的一个平台。考试成绩好,得到最大的奖励是上岗。分处规定,日常考试中,达不到90分的,每少一分扣5元,60分以下的下岗。在这里,员工是按岗定薪,年纪轻轻的司机工资高于分处的部门负责人也没人大惊小怪。如今,大家都已认同:在朔黄,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考试,这是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

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了干部员工的共识

分处长张国祥对员工学习、培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分处继承了八分公司严格管理、不乱花一分钱的光荣传统。但在抓员工学习培训上,张国祥和分处班子达成共识,该花的钱绝不吝啬。别的地方可以省着花钱,但只要是为了员工学习提高,需要多少花多少。尽管如此,还有不少员工自费购买学习资料,仅在现场用于学习自费购买电脑的就有几十名员工。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不学习难以在朔黄生存。

学习中,管理干部走在前面,新规则下来了,他们学习后一站一站去辅导员工。管理干部每周都要向分处汇报工作情况、效果如何,每月要以书面形式将工作学习情况提交分处。副分处长罗雄军对此深有体会:刚来朔黄时,各种土建和生活设施的建设都需要罗雄军来安排。那段时间他吃住都在简易的车皮上,白天跑前奔后,晚上就和职工们一起参加技术业务学习。50多岁的老罗,学习起来比别人就更难,但他倔强地说:“别人若学两遍能懂,那我就学五遍,还怕学不会吗?”有一年多时间,每到晚上,老罗在桌前一学就到半夜,一本厚厚的电路图硬是印在了脑子里。同一间宿舍的工友说,老罗还经常半夜时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值班室和检修库找实物与电路图对照是否相符。如今,老罗已是分处的机车专家。

朔黄运输分处分处长助理、机辆队队长税建平是个学习迷。学习的动力从哪来?没有豪言壮语,话语却很实在:“竞争的格局摆在这,不能出半点差错。对集团公司、八分公司来说,从内燃到电力机车运输都是第一次,没有人才、技术积累,一旦出问题,没有人同情你,没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不学怎么行?作为管理者,更要带头学,给别人半桶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不学怎么培训职工?不学怎么能服人?”税建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有空,税建平就抱起书本。他认为,就像练拳一样,只有拳不离手,方可熟能生巧。此前没有与电力机车打过交道的税建平,如今已经成了电力机车专家。运输途中的机车出了什么故障,司机们都立刻打电话给税建平或罗雄军,只要报准故障,老罗和税建平总能遥控解决问题。由于刻苦钻研,税建平还对机车的监控电路系统进行了改革,其改革成果被株洲机车制造厂在全国推广,此项成果获集团公司QC成果一等奖;他的论文还发表在全国机车行业颇有影响的《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上,受到专家的重视与好评。

员工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学习且学有成效才有出路。分处的不少司机都是年轻人,有技校生,也有复退军人,他们都是通过学习走上了机车司机之路的。2001年,八分公司要在朔黄分处进行机车司机资格晋级考试。这是时隔8年后的第一次火车司机晋级考试。特别是内燃司机资格考试,在集团公司历史上尚属首次,对广大司乘人员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分处机辆队充盈着高考前的备战气氛,几乎所有备考者一下班就忙着看书复习。分处领导凌晨一点多钟查铺时,发现不少司乘人员房间的灯亮着,刚开始以为是有人在下棋打牌,一检查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在看书。这次考试,有30多名副司机报考,14人获得司机资格证书。按过去司炉、副司机、司机一级级晋升,至少需要10年时间,如今通过学习,年仅21岁的周卫国通过考试,成为全集团最年轻的机车司机。在朔黄铁路公司组织、有多家兄弟单位参加的大比武中,周卫国代表中铁四局参赛,一举获得司机专业第二名,为集团公司争了光。如今,分处已有50多名员工拿到了电力机车司机资格证书。

严格的管理制度也促使员工们不断学习提高技能。在朔黄线,每台机车上都装上了类似飞机上“黑匣子”的列车运行监控器,司乘人员上班前必须进行严格酒精测试、规章问答和要点事项记录,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将列车运行监控器的IC卡取下交“运器”分析室输入电脑进行分析,什么坡度速度多少、应急故障如何处理等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行为,值乘人员自己都清楚该受到何种处罚。在制度面前,任何侥幸心理都逃避不了。这项每天都做的工作一直坚持着,也确保了安全生产。

同样,不在线上跑,为机车服务的检修人员对学习也丝毫不敢松懈。如今,一列重车跑一个来回就要行驶1200公里。为保证机车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运营,分处提出了“零故障率上路”的口号。他们制定辅小修工艺标准比铁道部(注:现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布的标准还要严格。为了苦练技术,大家从背规章制度开始,故障处理20名小组成员人人会背操作要领。车间对维修实行记名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保证责任的可追溯性。

分处因势利导,每年确定一个培训主题。2001年至2003年,分处先后提出消灭险性以上事故、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的目标,进一步瞄准朔黄公司的发展目标,不断学习,加强技术储备。

5年过去了,员工们已成功地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特别是2004年年初朔黄铁路公司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的口号后,他们抓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了。分处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创建学习型企业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开展好这一活动会使企业、员工双双受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朔黄运输分处渐成潮流。一开始学习是被动适应形势的要求,由于压力太大,致使员工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如今,在联合运输将会持续多年的前提下,从企业和员工自我的长远发展来看,大家认识到,抓好学习是利企业利员工的“双赢”之举。有一次,某局的机车在龙宫站发生故障,请求我分处0644机车去龙宫站救援列车。当时发生故障的机车上正好有朔黄铁路公司的领导添乘,见中铁四局的机车来救援了,就立刻把正在值乘的周卫国叫了过来,问他能否处理,周卫国在简单询问了有关经过后,立刻判定为劈相机启动电阻烧损,需用电容代替启动,并在1分钟内把故障处理好了。朔黄铁路公司领导高兴地跷着大拇指说:“中铁四局的员工就是不一样。”

学习—考试—提高—比赛—再学习,分处走出了一条不断学习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5年过去了,朔黄分处成了朔黄铁路公司安全生产纪录最好的单位之一。张国祥介绍道,这与他们善于运用“拿来主义”学习方式有关。何谓“拿来主义”?就是把朔黄铁路公司及各分公司通报的安全事故,不论是何单位发生的,一律拿来举一反三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自身一旦遇到类似情况的最佳处理方案。张国祥说:“我们就是要找差距,找没有暴露的问题,同时还要面向未来。”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在平均每趟重车间隔10多分钟,如果运输密度增大了,每趟缩减2分钟,我们能否适应?朔黄线明年运量还要加大,我们到时能否自如应对?因此,他们在练司机“一把匣”紧急制动时,要求非常严格。因为重载列车都是66辆,高速行驶时惯性很大,遇到突发情况,朔黄铁路公司要求必须在1公里内紧急制动。如果“二把闸”到位,重新充风到启动就要耽误6分钟左右,会影响列车的正点到达,还会影响其他列车的通过。张国祥指出,从目前的态势看,朔黄线增大运量势在必行,我们从现在起就要作新的技术储备。

技术大比武也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分处每年都进行技术比武,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原平分公司和朔黄铁路公司的技术比武。职工对比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一次,车站值班员汪江没有被选上参加比武,觉得很委屈,他主动找到领导问为什么,并表示自己能把上百条的《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一字不落全部背下来,后经检验,果真如此。在原平分公司的技术比赛中,联合运输的兄弟单位都提意见说,如果中铁四局的肖进启参加站长组的比赛,他们就不参加了,因为每次比赛肖进启老是拿第一。熟悉的人说,这一点也不奇怪,肖进启是个抓学习非常认真的人,他自己带头学,每月还要组织全站员工集中学习4次,考试4次。他不仅要求本站员工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而且还要能口头讲解《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肖进启固执地认为,只有口头上能讲清才能算真正理解了。严格的学习和管理,使得小觉车站被原平分公司列为第一批“标准中间站”。后来,原平分公司修改了比武规则,规定参赛选手随机抽取。尽管这样,分处的比武成绩仍在原平分公司遥遥领先,张国祥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类奖牌。去年,他们一举拿了两项第一和一项第二,其中古月站值班员邵光泉获得值班员组第一名,救援起复组孟丹、严建忠、崔智获得第一名,总分团体第一名,获奖杯一个,邵光泉、江洪还被推荐代表原平分公司参加朔黄铁路公司技术大比武。电力机车司机周卫国在参加朔黄铁路公司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了电力机车司机第二名。

由于良好的安全生产纪录,以及在技术比武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兄弟单位的领导争相到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来取经,他们详细了解朔黄运输分处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表示要完整“克隆”这里的经验。经过实地调查了解以及同员工亲密接触,北京铁路局的同行也深有体会地对张国祥说:“我们的差距不是技术,而是严格的管理和学习氛围不如你们,职工的危机意识不如你们!”张国祥也自豪地说:“严格的管理和职工的素质,就是我们参与竞争的最大优势和本钱!”

朔黄铁路公司每月一次的安全运输分析例会成了所有参加联合运输单位的“过关”会。汇报工作和回答问题,绝不可以用“也许”、“大概”、“差不多”、“30几”这样模糊的语言,必须用准确的数字说话,否则就会被当场从会场请出,等弄清楚了再回到会场。因此,分处管理者对各方面情况必须了如指掌,不仅仅是为了能在朔黄铁路公司的例会上过关,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扎实的工作态度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所有员工都形成严谨的工作习惯。

火车多拉快跑靠的是强劲的动力,还要有能够熟练驾驭它的优秀司乘人员。而朔黄运输分处干部员工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对企业高度的责任感,对岗位技能的不懈追求。如今,朔黄运输分处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到业主满意、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满意、广大员工满意,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学习任重而道远。他们也在不断地提醒自己,要不断地提高学习力、创新力和创效力,适应新的市场形势,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处于不败之地。

(刊于2005年)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