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通讯类】常规武器打胜仗

——局锡乌经理部勇争第一纪实

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有一群执着的中铁四局人,带着局领导的重托,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万家团圆、欢度2009年新春佳节的时刻,辞别亲人,来到内蒙古锡林浩特腹地,展开了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铁路的施工准备工作。仅过半年,由一公司组建的局锡乌经理部不辱使命,在众多参建单位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业主上半年质信评比第一名。

新建的东起白阿铁路乌兰浩特站,向西经霍林河、白音华、西乌珠穆沁旗到锡林浩特东站的锡乌铁路,是连接内蒙古东部煤炭基地的重要铁路骨架。局锡乌经理部承建的第二标段全长127公里,工期30个月。虽然都是常规施工,但环境却十分恶劣。以一公司副总经理兼局锡乌项目经理部经理潘吉洪、党工委书记臧立新为首的经理部领导班子,带领队伍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靠顽强的意志和对企业无限忠诚的信念,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战,开工才4个月,即完成建安产值6?7亿元,施工进度在全线各标段遥遥领先。迅即,业主对这支队伍刮目相看。

开局争取主动

被告知担任局锡乌经理部项目经理的潘吉洪得知任命已是临近春节了。离春节还有一周,潘吉洪独自北上,抓紧时间拜会了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对方都说,这是第一家中标后与他们接触的施工单位,非常感动。中铁四局给众合作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二标段是全线最早进行施工准备的单位。大年初六,潘吉洪带领各分部的经理、书记及经理部的主要管理人员离家北上。潘吉洪解释道: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没有进行投标前工地调查,必须抓紧时间熟悉工地,这是其一;北方的施工有效时间每年仅有半年左右,时间稍纵即逝,非常宝贵,这是其二;我们来了,劳务队伍才会进来,这里条件艰苦,若不抓紧,劳务队伍在南方找到了事做,就不一定愿意来此,这是第三;同时,变更工作一定要提前介入,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因此,必须抓紧时间,时不我待啊!

经过缜密思考,潘吉洪和班子成员决心在当年内完成线下主体工程。如果当年完不了,即便各分部剩少许工程量,过冬的设备维护、人员值守及来年组织施工,成本上升要以千万元计。为此,经理部要求各分部,必须完成计划,不得以任何借口打折扣。

临建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牧民的羊圈既可以成为员工宿舍,也可以成为办公室,抑或成为工地试验室。五分部的试验室就建在羊圈里,还是跟牧民不知说了多少好话才高价租到的。挖掘机轰隆半天才能在冰冻的地上砸出几个白点点。为了建临时办公室,两米多厚的冻土都是一镐一镐刨出的,比石头还难砸。

几个工区都不通电,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只好每天用发电机发一会电,给冰柜运转一会,再给手机充充电。很多去过青藏铁路工地的员工说,这里除了氧气比青藏高原地区多些外,其他条件比青藏高原地区差多了。

工地上的风沙也在考验着员工。据气象部门记载,7级以上大风全年平均有147天,肆虐的风沙无孔不入,肆无忌惮地钻向人们的头发、耳朵、鼻孔甚至嘴里。艰苦的环境磨砺着员工的意志。3月初才能推雪建点,到4月中下旬,五个分部的搅拌站等临时设施基本告竣,施工大干就全面拉开了序幕。经理部要求各分部不仅要有月计划,而且要有详细的周计划,每周都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完不成必须想方设法补回。迅速进场,快速开工,不仅打开了工作局面,也使得我局管段进度在全线一枝独秀。二标大干热火朝天展开之时,兄弟单位标段才刚刚进点进行临建工作;到8月20日,我局管段桥梁施工已进入尾声时,兄弟单位此时才来联系洽谈购买我们使用过的模板。

艰苦不怕吃苦

顽强不屈是四局锡乌人的共同性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第一个施工难题是贯通复测。放眼望去,四周就是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诗人见了或许会心生无限感慨,但给找桩的技术员们却增添了无尽的烦恼。这些小伙子个个都是好样的,早上带着水壶和泡面出去,晚上才赶回来。中午的泡面根本泡不开,就将就干吃喝点温水应付一下。以年轻人为主的20多名技术人员,天天裹着厚厚的棉大衣,戴上手套、棉帽,全副武装。尽管如此,小伙子们经常手脚被冻僵,仪器被冻坏,但没有人打退堂鼓,大家咬牙坚持了20多天,将全管段贯通测量工作拿下,为工程的顺利开工立下了首功。

劳动竞赛迅速在各分部之间展开,大家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经理部细化了劳动竞赛规则,每月进行评比,给优胜单位和先进个人披红戴花颁发奖金。奖金并不是十分丰厚,但大家看中的是这份荣誉。一分部承建的管段是我局管段的起点,管段全长21?78公里,因中间隔了由北京分公司组成的二分部施工19公里,整个跨度达40公里,管理难度较大。一分部经理李俊是个拼命三郎,生病发烧的一周时间内,天天打完吊水就往工地跑。他还用赞许的口气说起“两只老虎”的故事。“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比着干,比着干。一只叫孟玉华,一只叫郝宝平,是英雄,是好汉。”“两只老虎”是李俊对两位副经理的形象称呼,两位副经理各管一个工区,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孟玉华忙起来时能坚持两天不睡觉;郝宝平分管的二工区是无人区,无电无水,除了到分部或经理部开会,就没有离开过工地。有了这样的领头人,难怪一分部在局经理部的劳动竞赛13次评比中11次勇夺第一。学财务出身的李俊在如何提高工效上也很会算账:他把所有领工员都聘为安全员,工地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下子增加了十几名;发动二工区民工队负责人购买小型混凝土搅拌设备,减少了10辆大型罐车昼夜不停地运送混凝土,不仅保证了现场供应,还节约了可观的成本;他提倡的“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等工作方法,在对外交往中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促进了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到2010年8月底,一分部已完成主体工程的80%以上,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胜利在望。

其他分部谁也不甘示弱。因为内蒙古草原夏季早晨4点多钟即已天亮,承担32公里管段的三分部,经理陈宝其便将早点名时间提前到6点,让大家中午多休息一会儿。为了早日完成进场复测工作,陈宝其将GPS用到了找桩上。协作队伍住的帐篷不通水电,分部就准备了三辆水车每天巡回送水;为了让协作队伍安心工作,分部还给50多支队伍各送去数百元的常用药品;沿线荒无人烟,分部就经常送粮送菜送生活日用品。一系列的措施,稳定了协作队伍,也促进了生产的快速推进。长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陈宝其谈起各节点工期如数家珍:3月14日组织推雪建临房,4月6日便住了进来;用了10天时间埋杆拉通了10公里高压电线;4月15日搅拌站建成,4月28日出混凝土并灌注第一根桩。随后一发不可收拾,陈宝其形容简直“干疯了”:3个半月就完成产值1?5亿元。

四分部的经理刘武生、党委书记熊向进,两人是中学同学,克服困难向前进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四分部承建的高日罕特大桥全长近5公里,跨越公路,下穿铁路,是全线最长的特大桥和重点控制工程。正月初六,他们随先头部队一起来到一个叫做白音华的小镇。说是小镇,常住人口也就几百人。当时,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全镇几乎没有开门营业的店铺。按上了锁的门上留的电话号码,找到屋主,好说歹说才能够租住进来,却没有饭菜可吃。一是没有厨师,二是当地除了牛羊肉之外,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全部从相距400多公里的赤峰运来。尽管这样,安摊建点工作一天也没耽误,2010年9月初,特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尾声。

记者在工地采访时,雨后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与如同长虹卧波的大桥交相辉映。有人说,高日罕特大桥就是草原上一道永久的彩虹。

施工高歌猛进

在锡乌施工的中铁四局、八局和中铁十三局、二十局等四个局级单位,不用说,明里暗里在较着劲,谁都瞄准第一的目标。实话实说,在茫茫大草原上修建的铁路,谈不上有多少高精尖的科技含量,要想在进度上领先一步,唯一的途径便是比别人付出更多。

而当我们了解了中铁四局锡乌建设者的工作与生活,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了。

2005年以来,一公司参与了合宁、合武、海南东环等铁路建设,紧迫的工期,顽强的拼搏,给参战员工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上锡乌时,公司领导再三叮嘱一定要将工期往前赶,因为这里一年的有效施工期只有半年。参建将士牢记重托,在进场时已经领先了一步。蒙古的冬季要到4月份才结束,而他们2月初就踏上了征程,开始紧张的开工前准备。经理部和各分部的管理人员先期全部于正月初六就抵达,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风中进行临建和复测,领先了兄弟单位一到两个月。

正式开工后,工地上作业人员迅速增加到4000余名。经理部及各分部的作息时间基本上都是早上6点开饭,7点已完成点名,各就各位。几乎有一半员工住在工地,每个员工都在超负荷运转。经理部领导身先士卒,也很有代表性。项目经理潘吉洪每天必去工地。他经常早晨4点钟起床看工地,然后主持召开每日早例会。进场的4个月以来,他的嗓子始终是沙哑的。经理部党工委书记臧立新就是个“老黄牛”式的“大管家”,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副经理陈祥炎一个月时间就瘦了1.5公斤。经理部的各部门员工经常通宵达旦,自觉加班加点工作。各施工队更是争先恐后,前期混凝土生产不能满足现场要求时,平日里关系很铁的兄弟因争混凝土闹起了“红脸”。

在锡乌二标,劳动竞赛深入各施工作业单位,贯穿了全方位全过程。经理部细化了劳动竞赛方案,每月进行综合评比和包括财务、技术、工经等在内的各单项评比。在每月的竞赛表彰会上,评出的11名“锡乌之星”披红戴花接受经理部领导的表彰和奖励,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同样受到奖励。有奖也就有罚,在前期基础管理评比中,不少管理人员都有被罚的记录。潘吉洪说,罚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争先各显神通

记者在沿线注意到,作业场地几乎都没有看到电线杆。原来是为了安全生产,经理部统一要求各分部作业区电缆线一律入地,并按标准设立配电箱,配备专门电工,确保用电安全。各座大桥的墩型几乎一致,对此潘吉洪解释道:前期我们与设计院进行了很好的沟通,统一墩型的建议被采纳,仅模板费就节约好几百万呢。

均衡施工是锡乌二标工地的又一个特点。各分部挖方与填方同时进行,不仅利用了部分挖方弃土,而且节约了可观费用,大大提高了工效。从3月15日起,经理部已形成日产值500万元的生产能力。在主体施工的同时,附属工程也在紧张地进行,因为一到冬季,什么都干不成了。经理部对附属工程质量控制像主体工程一样严格要求,潘吉洪说:“施工到正常阶段,我就抓两件事,一是进度,一是安全质量,主、附属工程质量标准一个样,而且抓质量我不怕丢人,更不怕得罪人。”

在经理部的严格要求下,各分部统一思想,高标准、快速度地推进项目建设。一分部经理李俊专门设立了副经理奖励资金,直接由最了解现场的两名副经理做主,奖励工作突出的技术员、领工员等作业人员。一分部地处城乡结合部,管理跨度和协调难度都非常大,尤其是林地和三线拆迁。分部党委书记曹学成和协调部长武红涛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每天周旋于旗政府的各个部门,与地方负责同志交朋友,使得横跨交通要道的高空电力线改为地埋的方案顺利实施,为一分部争创各项第一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节约拆迁成本近百万元。二分部是北京分公司组建的队伍,来到锡乌后虚心向专业的兄弟分部学习,并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他们特别感谢局经理部及兄弟分部的帮助,对此,经理部党工委书记臧立新说:“同是四局人,更是一家人,大家有缘在锡乌共同战斗,何必分彼此你我?!”二分部半年来完成产值9000万元,创北京分公司单个铁路项目年产值之最。

各分部的生产并驾齐驱,但各有特色。三分部经理陈宝其特别注意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来提高分部的生产能力。书记史晶玺是个“蒙古通”,在与牧民交往中优势明显,使得分部施工很快驶上了快车道。四分部承建的高日罕特大桥困难真不少,管段20米以上的高墩就有五六十个,面对经常的六七级大风天气,安全生产难以控制。经理刘武生干过9年项目总工,现场经验十分丰富。建点几近完成时,图纸还没到,他就亲自去设计院催图,了解了桥墩的设计图后直接去北京的模板厂家订购了18套钢模。刘武生大胆提出用旋挖钻替代原设计的冲击钻施工,连设计院也为他捏了一把汗,结果成功了。从4月16日打第一根桩到7月26日完成全部1361根桩施工,前后不到三个半月。经常不期而至的大风对立模和吊装钢筋笼影响很大,需要用缆绳固定。刘武生独创了在墩身预埋四个拉环系缆绳的防风法,效果很好,还被在全管段推广。草原风沙肆虐,混凝土养生困难,他们就在墩身涂养生液后再用塑料布严密包裹,并配高压水枪不断洒水养生,确保在质量上不留遗憾。五分部的临时用地是在政府指导租地价格没有下来的情况下,与牧民协商先租地进行临建的。提起临建的日子,分部经理刘孝金终生难忘。刚进点时,为了了解工地,刘孝金和生产部长吴超冒着风雪实地勘察施工地段,被积雪陷住了指挥车,在冰天雪地中折腾了近3个小时才走出险地。尽管如此,刘孝金还是禁不住夸起书记老李:“为了解决用地,李书记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和能喝好客的蒙古人喝酒时,胃都喝出血来了。”就这样,4月1日,五分部驻地整体完工,是全经理部第一个搬入新居的分部。条件一具备,分部立即组织大干,100天时间完成土方300多万立方米。

茫茫大草原上,地处白音华镇的锡乌梁场成了吸人眼球的独特风景。计划生产543孔梁的梁场筹建相当不易,因为所有水泥都要从800公里外的呼和浩特靠汽车运输过来,不但大大增加了成本,也为保供应增添了难度。地材供应同样艰难,运距从100多公里到500公里不等。但攻坚克难是梁场人的秉性。在场长王伟和党委书记付依明的带领下,设备如今已全部就位,并于7月14日生产出第一片梁。

立功奉献草原

锡林郭勒盟大草原,火险等级高,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经理部自进场以来,对所有进场施工人员都进行了草原防火安全教育,并根据草原实际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草原防火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了防火预案,细化和完善了草原火灾的预防、应急扑救措施,强化了法律责任,提高了应急防控能力,开工至今,未发生任何险情,因为建设者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大草原。

每个分部都有难忘的经历,每名员工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各分部在建点时都用铁镐砸过冻土,都用人工拌过混凝土。风沙、大雪、冰雹不时袭来,刮得人站立不住,满头满鼻甚至嘴巴耳朵都是沙粒。5月6日下午2时,西乌旗出现了大风、沙尘暴天气,瞬间最大风力达8至10级,有3个分部的10个施工队伍10间活动房屋被大风吹跑或受损。灾情发生后,经理部党工委书记臧立新带领工会、办公室、安质等部门赶赴灾情较重的分部查看灾情,慰问员工,指导救灾。风沙加上最初的严寒,有的协作队伍才到3天就受不了卷铺盖走人,而一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人离开。

在锡乌,处处见到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的身影。五分部经理刘孝金由于特别能吃苦而被员工称道。经常很晚才能回到驻地,刘孝金就随便找点吃的,同事劝他让厨师做一点热的吃,而他却不愿因为自己而麻烦别人,可是当他听说哪个领工员或者技术人员因为工作而错过吃饭时却马上与食堂联系供应饭菜。由于不能按时吃饭和休息,4月初他开始咳嗽,同事劝他去医院看看,而他却说小毛病没什么,工作要紧,咳嗽厉害的时候不能说话,就用笔把工作要求写出来,交给大家去执行。像刘孝金这样的党员干部,在锡乌还有很多很多。

潘吉洪要求,除特殊情况外,所有人员7月30日前不离开工地,这一点大家基本上都做到了。但后来潘经理自己变卦了,倒不是他自己回合肥去了,而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他又要求大家再坚持3个月后才回家,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这意味着除梁场外的主力队伍和设备可以在年前撤出到公司其他工点上去建功立业,更意味着可以减少数以千万元的成本。

前来工地探亲的家属,目睹了亲人们的劳碌,也理解了他们的选择。一位叫孟芳的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建设者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日复一日的努力在建设的第一线,建起那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是他们用汗水和意志为边疆人民送来了幸福。我为我的爸爸在中铁四局工作,做这样平凡的建设者而骄傲、自豪。

困难挡不住锡乌人前进的步伐。他们正抓住至9月底施工的黄金季节,蒙古的冬天来临之前,奋力冲刺业主调整后的8?3亿元乃至9亿元的奋斗目标。

(刊于2009年)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