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通讯类】不辱使命

——写在张集铁路通车之际

4月28日,经过建设者顽强拼搏,我局多年后重返内蒙古铁路建设市场的第一项大型铁路建设项目——张(家口)集(宁)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回顾几年来的征程,建设者感慨万千,往事历历在目。望着飞驰的列车,思绪仿佛回到那如火如荼的拼搏岁月……

肩负开拓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市场的重任

2006年4月,局与兄弟单位联合中标新建张(家口)集(宁)铁路的施工任务。这不仅是当时呼和浩特铁路局建设标准最高的一条铁路,也是我局多年后重返呼和浩特铁路局施工的第一项工程,由建筑公司代行局指,建筑公司、八分公司、电气化公司、物资公司、装饰公司等单位联合施工。开工不久后,工程由单线改为复线,我局管段合同总造价约13?4亿元,包括线下的土建工程、铺架工程和电气化施工任务等。

工程中标后,首次代局指的建筑公司迅速组建了以公司副总经理钱胜为指挥长、副总经理吴军为常务副指挥长的指挥部,负责协调土建、铺架、制梁、电气化施工等。大家都明白,这是局进入内蒙古铁路建设市场的重大机遇。在历史机遇面前,四局利益是最大利益。初次来到遥远的北国,人生地不熟,指挥部就确定了“以在建工程为依托,让业主在工程建设中认识我们”的思路。

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本着事事处处都认真做好细节的队伍,往往最能攻坚克难。在指挥部的第一次会议上,确立了“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率先施工,全面创优”管理思路,立志在平凡工程中做出不平凡业绩来。第一墩正式施工前夕,指挥部花费近20万元,按施工技术标准在既有线边上做出了一个试验墩,取得了各项技术参数。这一举措让前来观摩的业主大为称赞:这才是真正做工程的,具有大局风范。后来,我局建设者取得的耐久性混凝土技术参数成了全线的施工技术标准。细节决定成败,钱胜对此坚信不疑,即便是每次与业主的任何一名普通员工沟通,他都要悉心准备一番,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一批人第一次接触铁路工程

长期从事房建施工的三分部的项目经理丁胡应和党支部书记胡波,说起刚来张集线的往事至今仍略显尴尬:不知何谓铁路的大小里程,不知道什么叫铁路的左右线,不知桩基施工要不要振捣……丁胡应虽然干过10个房建工程,来此前负责淮北的一个项目1700余万元,在房建市场上,已算不小的单体项目了。到张集线,一下子成了1?2亿元工程的项目经理,既兴奋又激动,一开始的确倍感压力。和他有一样想法的不在少数,因为建筑公司调拨到这里的150余人的先遣部队,有过铁路施工经验的仅有40多人。

负责线下工程征地拆迁任务的建筑公司各项目部的书记们长期从事房建工作,对铁路施工却一无所知,征地拆迁更是无从下手。但中铁四局企业文化的熏陶,加之自身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历和经验,让他们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为融洽路地关系,地方村民家里的红白喜事,书记们闻讯都前去慰问并表达心意。尊重是相互的,村民们见此,觉得理应支持铁路施工的征拆工作。先交朋友后征拆,使得这项工作逐渐变得顺畅起来。

提高人员素质的途径是抓紧培训。在内部培训的同时,钱胜还领着这帮兄弟先后到宜万铁路、合武铁路建设工地现场学习,并编发了张集铁路施工标准化手册。在钱胜看来,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因地制宜,连早点名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把一些技术要领在会上说说,积少成多,对施工大有裨益。在张集线,从指挥部到各经理部,乃至各项目队,早点名安全讲话制度一直坚持,雷打不动。从钱胜做起,只要在工地,不管头天工作多晚,第二天的早点名会必定准时参加。他说,风雨无阻参加点名,对员工而言是一种纪律的约束,对外则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形象。因此,必须坚持。

态度和作风也决定着项目的安全质量。据指挥部总工程师张学云介绍,在第一次全线复测时,年轻的技术人员非常认真。面对沙尘暴,他们经常脱下衣服去保护全站仪。严格的要求也让参建员工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当张集铁路施工接近尾声时,这批人转战集(宁)包(头)铁路增建二线。面对更紧迫的工期,更繁重的任务,濒临既有线施工更大的安全压力,他们已游刃有余。不仅如此,张集铁路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建筑公司铁路建设人才的输出基地,仅从这里调往张唐铁路项目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就达30多人。

十五层楼高的桥墩是空心的

未到蒙古之前,想象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但张集铁路穿越的地区,没有以前想象的风景,却与沙尘暴经常不期而遇。也许前一个小时还是阳光明媚,后一个小时就是天昏地暗了。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吴军第一次带人看工地,就遭遇沙尘暴,身材瘦弱的他差点被刮跑,同事们一起手拉着手拽住他,以团结对抗着暴风。

沙尘暴一来,所有的高空作业都必须停下来,而刚打好的混凝土、立好的模板却让人提心吊胆。于是,张学云等技术人员想出在桥墩的模板上预埋拉环、再将四个角用纲索固定的方法来防止沙尘暴的侵袭。后来时间一长,他们还摸索总结了沙尘暴的活动规律,采取灵活作业时间,尽量避开沙尘暴的肆虐。

眺望后河大桥,一个个10多层楼高的巨型桥墩高耸入云,外行的人还真看不出来这些桥墩是空心的。在铁路建设领域,它们被称为薄壁空心桥墩。在建筑公司,建设者和薄壁空心桥墩也是第一次亲密接触。最高达53米的桥墩是整条张集铁路的最高墩。张学云介绍道,这种薄壁空心墩,仅承台就需灌注混凝土1000多立方米,底部壁厚有1米,渐变至顶部壁厚为0?6米。采取翻模施工工艺,每6米往上翻升一次模板,减少了大型脚手架,把风暴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保证了施工安全。

旧堡隧道9?583公里的无碴道床,是整个呼和浩特铁路局管段内的第一段无碴道床。9公里长的一整块道床,是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拼抢出来的。由兄弟局施工的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贯通工期推迟了一年半,而留给无碴道床施工时间还不到两个月,且是在冬季最冷的时候。为了保持混凝土的质量,他们在隧道里生起了火炉,还买来了1000多条电热毯给混凝土加温。

风沙和低温挡不住员工大干的热情。“一条路伸向远方,一个我站在旷野上,天有多远,敢于争先;地有多宽,豪情无边。天苍苍野茫茫,我的意志更加坚强。逢山开大道,遇水架桥梁。这是我们拼搏的疆场。座座桥展开翅膀,一群人展现力量。山有多高,骄傲多少;水有多深,情有多长。天苍苍野茫茫,我们拥有钢铁脊梁,逢山开大道遇水架桥梁,这是我们拼搏的疆场。铁龙劲舞飞向远方。”2006年8月,四队队长薛勇从工地步行回住处的路上,思绪万千,写下了如此豪迈的诗句,表达了铁路人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情怀。

铺架内蒙古境内最好的线路

“举全公司之力保张集线铺架作业”,分管该项目的八分公司党委书记李鹏谦这句话既是向业主的表态,又是对铺架员工的要求。承担全线铺架任务的八分公司张集经理部,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在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铺架经理部项目经理李光发、党工委书记乔正杰带领大家打破常规,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铺架开架工期比计划推迟了4个月的艰难环境下,仍然实现了2009年12月26日全线铺架贯通的目标。完成铺轨340公里,架桥1391孔,上道碴90余万立方米,铺设道岔71组,完成产值约7亿元。

经过市场调查后,外购轨枕运输到现场将颇费周折。能不能自制普通混凝土轨枕?这个想法酝酿成熟以后,李光发向公司和指挥部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积极支持。于是,这帮铺架员工第一次成功地将自制普通混凝土轨枕铺到了新建的铁路线上。60余万根轨枕,不仅为局取得普通混凝土轨枕的生产业绩和资质,还比外购节约成本2500万元。铺架的线下工程不仅经过我局,还有兄弟单位的管段。因为线下工程的不连续,大型专业铺架机械无法连续作业。经理部成功采用了公路架桥机架设32米铁路桥梁,再辟铁路架梁新途径。他们还以电动葫芦代替人工移梁的方案,使该工序工作人员数量从12人减少到4人,加快了进度,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在张家口与中铁二十一局的分头对架擂台上,我局架完166孔梁时,较二十一局架设130孔梁还提前了3天,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冬休对铺架人来说,是个很奢侈的愿望。2009年和2010年,几乎所有铺架职工和绝大部分协作队伍都是在工地上度过漫漫寒冬的,连中国人最为看重、铺架人为之期盼的春节也不例外。冬季的内蒙古,气温零下30摄氏度对来自南方的铺架人来说,绝对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低温下,工地上没有人能站着静止5分钟,因为只要5分钟不动全身就被寒气浸透。架设谢家沟特大桥时,铺架队副队长夏太荣口噙着哨子,太过于专注指挥落梁,一片梁架完,他下意识取下哨子时,哨子已被冻得粘在嘴里,嘴唇表皮和哨子一同被扯下,嘴巴上血肉模糊。一贯对工期有着严格要求的局总经理许宝成来到工地检查工作时,深为感动,同时也指示:“实在太冷了就暂时停下来。”

人,可以靠意志与寒冷抗争,但机械设备却抵御不了严寒的侵袭,野外的机械用油被冻住了怎么办?铺架人就用航空油代替普通油,尽管成本上升了不少,但赢得的是宝贵的工期。工地吃饭是又一个不是难题的难题。用保温桶送饭到工地,盛到碗里半分钟就能凉透,他们就加点开水迅速地狼吞虎咽下肚。这样的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运输队的司乘人员出门前必备方便面,因为他们多数时间在行驶途中。

由于其他原因,铺架的工期一再被耽误,但最终的工期压力都会压缩到铺架工期上。在张集铁路铺架过程中,八分公司铺架将士成功地利用公路架桥机架铁路梁、汽车吊架铁路梁、人工铺轨等施工手段。公司党委书记李鹏谦经常坐镇指挥,并组织了公司的专家组来帮助论证公路架桥机和大型汽车吊架梁的可行性。资金紧张时,公司又多方筹巨资给予大力支持。李光发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公司和指挥部的鼎力支持,按期完成铺架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2010年8月中旬,铺架经理部完成了张集铁路所有铺架、线路精调、标准道床整道和线路大养任务。经呼和浩特铁路局检测,所有桥梁架设实现了零缺陷,铺架工程被称为呼铁局的“标杆线路”。

质量信用评价屡屡名列前茅

内蒙古铁路建设市场是中铁十二局等铁路施工单位传统的精耕细作区。作为40多年后重返这一区域的中铁四局,只有干得更好才能立足并发展。钱胜认为,不畏强手方显英雄本色,与强者过招才能提升自己。在工程建设管理中,要有自己的特色,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形象。按照这一思路,局张集工指先后创出“张集铁路第一墩、第一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混凝土自动喷淋养护、第一段边坡示范段、立电气化接触网第一杆”等六项全线第一。在历次质量信誉评价中,代表中铁四局的张集工指在16家局级参评单位中,排名基本上都在前三名,而且多次超越全路的标杆企业中铁十二局,颇具“含金量”,为我局质量信用评价连续11次获得A类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绩的取得,是参加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局内各参战单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做好项目,让钱胜颇为感动。物资公司张集材料厂承担了一半以上的物资供应任务。材料厂厂长余洪光和党支部书记徐华与指挥部、各用料单位联合组成询价调查组,以最低价格采购,并在地方指导建立碎石开采场,在简化手续、降低成本、保证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电气化公司张集经理部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项目经理余文明的带领下,仅用4个月时间见缝插针立起了2000根电杆,架设电力线路180多公里。从2008年6月底到11月底,13000多个电气化接触网支柱被攻下,施工的接触网被一次验收全部合格。古营盘站改造中,他们应业主请求,不计条件,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顺利完成了合同外的施工任务。

让呼和浩特铁路局领导感动的事还有很多。中铁四局党委对张集铁路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他们深厚的兴趣。2007年8月12日,局党委书记张河川和分管东北片区市场的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资宝成,局工会主席段广和,率领全局的有关党群工作者,在后河五号特大桥工地现场,举行了隆重的“高扬党旗争先锋,建功奉献张集线”党建主题活动。呼和浩特铁路局党委书记吕德文亲自出席活动仪式,感慨地说:“看到你们的党旗高高飘扬,不就是工程质量的最好保证吗?”

辛勤的付出收获了沉甸甸的喜悦,依托张集铁路,局先后中标了集包铁路增建二线项目和全局施工最长的隧道——八苏木隧道,这几年在内蒙古地区的铁路营销总额已达50亿元,初步实现了在内蒙古铁路市场滚动发展的目标。这既是呼和浩特铁路局对中铁四局的信任,也是张集铁路建设者不辱使命的最好回报。

(刊于2011年)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