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通讯类】机械专家的土建梦

四年前,在公司从事机械管理工作刘文乐,怎么也没想到,公司领导会把机管中心发展的重担交给他来挑。

机管中心是二公司的一个大单位,正式员工就有一百多人,生存问题首当其冲。说这副担子的沉重,还因为这里集中了二公司多年积累的家当——价值3?5亿元的各类机械设备300多台(套)。

领导的考虑不无道理。他们相中1995年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刘文乐来担任机管中心经理,是因为他不仅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先后参加过淮北长山路斜拉桥、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武广高铁、石武高铁、京沪高铁及在建的宁杭客专、杭长客专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现场经验丰富;由他主持研发的《斜拉桥主塔钢构制安工法》获部级工法;淮北长山路斜拉桥主塔钢构制安小组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殊荣。更为重要的是,在领导看来,时任二公司机械科长的刘文乐,非常敬业,责任心很强。

四年过去了,刘文乐不负众望。分公司在用好机械、服务现场的同时,完成产值10多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员工的人均收入在二公司二级单位中名列前茅。过去员工总想调出,如今纷纷争相调入。

关键词:变革与开拓。以拳头产品服务现场,获得最佳效益

过去以机械租赁为主业的机管中心,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探索全新的路子。刘文乐一上任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能满足当个“包租爷”,必须参与到土建施工中!这个念头在刘文乐心中强烈涌动。

参与的方式是多样的,首先是服务公司各工点的生产。维修设备,机管中心责无旁贷。过去,设备坏了之后通常做法是拉回阜阳的基地进行维修保养,不要说影响工地的正常使用,仅运费就是不小的数字。刘文乐就琢磨:派维修人员进驻现场行不行?从2009年起,机管中心向各机械集中使用的片区派驻流动的快修小分队,平时担负正常的机械操作工作。附近的工点一旦机械有故障,他们立马变成随叫随到随修的修理工。机管中心给每个小分队配备车辆,还有大量的易损坏的配件。如今,哪里有机管中心设备集中使用的区域,哪里就有活跃在工地的快修小分队。

服务现场的维修小分队的骨干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他们大多数是技校毕业生。由于局襄樊技校已经撤销,加之这些年单位的减员增效,技校生引进较少。而在机管中心,刘文乐认为,必须有一定的技校生,才能保证现场的需要和技术队伍的梯次结构。在公司的支持下,刘文乐连续三年从一所技校共引进60名毕业生。他们的到来,不仅为中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由于就业形势紧张,使他们格外珍惜难得的工作机遇。踏入新岗位后,这些技校生刻苦学习,迅速成长,如今都成了中心和二公司能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他们已成功取代苏州大方公司派驻工地的架桥机操作手,并能熟练操作二公司的宝贝——价值数千万元的数控机床、900吨架桥机等。架桥机原来一旦出现故障都得找厂家前来维修,现在一般故障他们自己都能处理。

土建工程最离不开的是混凝土搅拌站。二公司机管中心管理着全公司数十台搅拌站。在我局,通常的做法是,一个工点开工,必须建立配套的搅拌站。而工程的大小不同,有的站混凝土供不应求,有的站却供应能力过剩。能不能在片区实行集中建站,集中管理,集中供应混凝土?2008年,机管中心在南京片区进行了尝试。建站的那段时间,刘文乐白天黑夜都在工地上,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不合格的工序坚决要求返工,确保了搅拌站一次性成功投产应用。建好后一算账,节约建站用地及人员、设备投入650万元。有人把建站的QC成果进行了总结,一举荣获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文乐和班子成员达成共识:必须走专业化道路才有竞争力,仅靠设备的租赁,路会越走越窄。公司决定把新添置的900吨箱梁架桥机交给机管中心来使用和管理,与刘文乐的想法不谋而合。尽管把900吨铁路箱梁从梁场运到大桥工地,再分毫不差地架到桥墩上非常困难,但没有人天生就会这些,何况机管中心有着公路架梁的经验,有着机械方面人才的优势。困难也是机遇,你不介入就永远失去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事实证明,他们又一次选择正确。

两台900吨架桥机就是他的宝贝,他的伙伴,他的战友。架设东孝特大桥的这台架桥机,看上去虽然陈旧,却是为二公司立过功勋的机械。谈起这台架桥机,刘文乐如数家珍:这套设备在昌九铁路架梁350孔,宁杭工地架梁353孔,杭长铁路上已架322孔,成本早已全部摊销完毕,现在仍然在发挥着作用,为公司创造着效益,我们理应保养好、使用好这套大型设备。

关键词:抠门与大气。钱要用在刀刃上,比如安全生产

刘文乐说他只管三件事:安全,人,钱。他把安全放在人和钱的前面。机管中心员工整天跟机械设备打交道,不仅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更要保证员工的安全。他发现运梁车的驾驶室在夏日的阳光下温度达到40多度时,便要求立即给运梁车装上小型发电机,在驾驶室里装上空调,既是对操作员工的关心,也让他们集中精力确保行走安全。

架合肥南环线桥梁时,一次架桥机发生异响,检查结果没有什么问题,是不是钢丝绳疲劳或老化了?刘文乐果断决定更换钢丝绳,花费数万元。在他看来,架梁无小事,900吨的箱梁要架到指定的位置,任何差池都会导致重大事故。多花几万块钱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安全,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安全!

庞大的架桥机一发动起来就油耗惊人,但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架梁。能不能在待架时段以小功率的发电机替代原发电机工作?刘文乐和大伙一起在架桥机上装上了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在非架梁时间段使用,而让架桥机上原装功率是400千瓦的发电机休息一会。这一改,架设一孔梁,平均节约了一半多的燃油,还保证了大功率发电机的状态,既环保,又经济。

苏州大方公司的第一台中轮胎运梁车是在机管中心施工的工地上产生的,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却又真真切切。巨型的运梁车有大轮小轮之分,小轮轮径小,便于过隧道,但326个轮胎装在一辆平板车下面,虽然壮观,但数量越多损坏的几率就越大,加之远距离运梁也容易损坏且难以更换维修。大轮平板车只有64个高强轮胎,有的隧道净空较低,或横跨路基的高压电线太低,不易通过,且一个高压轮胎就达2万元,成本太高。何不将轮胎改为比大轮小、比小轮大的中轮?刘文乐的这个想法被厂家击案称绝!方案付诸实施后,解决了难题。刘文乐又让同事试着将缷下的大轮试着装到装载机上,巧的是尺寸正好,且质量比新的装载机轮胎还要好。

凭着这几年出色的表现,二公司机管中心名声在外。就连一家兄弟单位因生产的混凝土打出来后蜂窝麻面较多,也慕名到二公司机管中心取经,并请刘文乐到现场去看看。刘文乐发现根源在于搅拌时间过短上。在机管中心所管理的搅拌站里,虽然实行成本核算,但对搅拌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怕费电费油,只有时间上有保证了,各种原料才能搅拌均匀,混凝土质量才有保证。

干工程得时时处处算账,这个道理工程人都懂。然而,刘文乐也有不算账的时候。杭长线的拆迁工作因为客观原因非常复杂。有的地段在架梁,有的地段甚至连桥墩用地也没解决,架桥机到此必须调头或者等待。在杭长线多次等待架梁的日子里,如果使用外单位的架桥机,机械停工台班费加上误工费,数目是巨额的。但都是二公司的活,都是二公司的钱,跟自己的单位斤斤计较又有什么意思呢?

关键词:表率与实干。积极的行动胜于一切响亮的语言

900吨的大梁,一个班次架设四孔,就连长期从事架梁的专业队伍也难以做到,而在善于琢磨的刘文乐手里却变成了现实。机械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用心,处处都可以提高工效。桥梁架设就位后需要灌浆,通常的做法是灌浆时需要架桥机仍原地将新架的桥梁定位。刘文乐却在桥墩上增设6个千斤顶,用以调整梁的高度,而架桥机则可以走行至下一孔梁的桥墩上立柱定位,轻而易举地节约了两个小时。可不能小看这两个小时:运梁车可以早点返回梁场运梁,而制约架梁进度的主要因素就是能否及时将大梁运到工地。两小时里,架桥机的油耗、作业班组人工费都是一笔可观的成本。利用这两小时,还可以对架桥机进行一次检修和保养。在提高架梁效率的同时,员工的收入也提高了。

在机管中心员工的眼中,在配合施工的兄弟项目部管理者印象中,刘文乐的“站功”非同寻常。他可以在施工现场站上一天,甚至四五天,年轻人有时都受不了,何况一位年过四旬的中年人?“一天”的概念,是从早上上班到傍晚下班,理所当然包括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吃同样盒饭的时间。建设杀虎口隧道搅拌站时,正值北方的冬季,零下十八度的天气,滴水成冰。在现场和员工们一起战斗了10天,搅拌站提前建好。虽然每个人都浑身被冻得冰凉,但大家心里热乎乎的。一位同事还说,刘文乐不怕冷也不怕雨。那是在南京的一个工地,正在架梁时天降大雨,同事找来一把雨伞撑在刘文乐的头上,刘文乐生气了:“工人们都在雨中干活,为什么偏我一个人特殊?赶紧去给每一名工人领来雨鞋雨衣!”

其实,不善言辞的刘文乐自身的行动就是无声的语言。一年有多少天在工地,他从没有统计过,但是在苏州家里的时间却屈指可数。有一次到公司开会,刘文乐答应了陪孩子上一次街,然而工地的一个电话又一次让他食言。基本上,刘文乐的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阜阳,就是在工地,或者是去工地的路上。为什么这么忙,因为刘文乐觉得,这是职责所在。比如一座桥首架第一片梁,刘文乐一定要到工地检查运梁车途经的线路情况,一定要对架桥机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探伤检测,一定要守在工地指挥第一片梁落下。

员工们还发现,刘文乐去工地,能坐火车尽量坐火车,基本上不带小车。因为,他对自己比较小气。他舍不得花这方面的油钱和路桥费用。

在机管中心,刘文乐不遗余力地培养一专多能的操作能手。技不压人,你会电工,他给你机会学习机械维修,架桥机操作,甚至盾构机的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的异军突起,盾构机必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早在今年年初,机管中心即已派出十多名员工到兄弟单位学习盾构机的相关知识。在刘文乐看来,超前意识是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而培养人才是管理者的一种责任。同时,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早日介入地铁施工领域,大展身手,为二公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笔者问刘文乐:“你能叫出多少员工的名字?”刘文乐笑笑:“几乎都能吧。”在机管中心,刘文乐熟悉每一名员工的特点,连协作队伍的员工,大多也能叫出他们的名字。难怪协作队伍员工说:跟着刘经理干活,踏实。因为每到一个工地,刘文乐见到他们时,总是主动伸出手来握住他们,不管他们的手有没有油污。

刘文乐坦言,机管中心与一线土建单位的情况不一样,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拓宽发展思路。虽然在机械租赁、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建设管理、公路和铁路架梁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铁路工程建设节奏的放慢促使他思考,搅拌站下一步能否向商品混凝土供应方向发展?机管中心从年初起就大力培训地铁盾构机施工操作人员,什么时候可以在新的施工领域一展身手?他坚信,这个梦想不会太遥远。

(刊于2012年)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